2023年10月14日

地名背后,是博大的中华文化

□ 徐晟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名字;每一块地,都有一个地名。山川河流,城市村庄,地图上能找到的,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这些地名是怎样来的?它们承载着什么样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内涵?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编撰的《地名里的中国》(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23年5月出版),对上述问题做出了精彩的解答。

该书以中国各地地名的由来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中国地名的文化以及背后潜藏的共性。在分析每个地名时,编者力求多维度进行探究,同时尽量避免过度专业化的语言,让普通读者也能够理解和欣赏地名背后的故事。地名就像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通向过去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中国的历史长河,看到那些在地名中留下痕迹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活、信仰和智慧。

按照地名得名的内在逻辑,全书分为山水、文化、变迁三个部分。

中国地广人多,山川湖海遍布神州大地,每一个地名都承载着独特的地理特征。从“黄山”到“长江”,从“西湖”到“泰山”,这些地名让我们联想到中国壮丽的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魅力。一个个地名,就是一页页山水画册。

山上长的树、树上结的果、水里游的鱼,都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分不开。四川有个市叫绵竹,此地境内有绵水,两岸多翠竹,故而被命名为“绵竹”;山东有个鱼台县,因地处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境内渔产丰富,因而得名。因物种而得名的地方太多了,陕西米脂、甘肃瓜州、广西桂林、新疆哈密,这些地方会出产什么东西,是不是很容易就能联想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盘古开天地到今天二十一世纪互联网时代,处处都有文化的影子。从那些亘古相传的地名之中,我们可以管窥到华夏祖先对这个世界的特有认知和传统智慧,更能从古老中国的哲学体系中读懂那些由寥寥几个字组成的地名背后的深远寓意和美好祝福。祈盼五谷丰登,便有了常熟、长丰;祈盼安居乐业,便有了广饶、昌乐;祈盼太平无事,便有了固安、太平;祈盼健康长寿,便有了万安、保康……

中华文明以农耕起家,我们的先民对天象与地理有着不同寻常的敏感认识,关于“天人感应”的古老学说也在地名命名的时候成了一种强势的存在,比如湖南省的省会长沙,有学者认为其地理方位对应的便是二十八星宿中的“长沙星”。

不少地名的含义,会随着人们精神追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历史中一个尤为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因“避讳”而被反复修改的地名。河南的古城开封本作“启封”,为避汉景帝刘启的讳,就取“启”的同义字“开”,改称为“开封”。隋文帝杨坚为避太子杨广的讳,一口气改了几十个带“广”字的地名,把广陵改成了邗江、广安改成了延安、广昌改成了枣阳等。晋元帝司马睿的妃子小名阿春,于是把富春改成了富阳、宜春改成了宜阳。国号也得回避,秦代设置的钱唐县,到了唐代被改成钱塘县;唐代设置的明州,到了明代被改成宁波。

每一个地名,都承载了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份情感,它们述说着过去的故事,同时向未来敞开怀抱。地名背后,是博大的中华文化。

--> 2023-10-14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46769.html 1 地名背后,是博大的中华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