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小萍 刘钰杨 通讯员 张玥
在广水市城区,一条隧道连接两所学校。一所叫永阳学校,生源爆满;一所叫渡蚁桥学校,生源不足。
如何破解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以强带弱,以新助老,通过组建教联体,渡蚁桥学校面貌一新。
两所学校两种风景
一条泥巴路,两栋老教学楼,这里是家长们口中的“城区最差学校”——渡蚁桥学校。
泛黄的学校简介栏记录着:上世纪90年代,渡蚁桥学校办学规模达3000人,是老牌名校。
然而,随着师资力量调整,学校基础设施折损,渡蚁桥学校风光不再。近几年,该校招生数连续下滑,去年在校学生仅剩844人,一年级勉强凑成一个班。
几公里外,永阳学校却是另一番景象。
“秋季学期报名前几个月,就有家长来打听孩子上学的事。” 永阳学校校长尚卫成说,该校自2020年9月1日招生以来,就是广水有名的“网红学校”,现有学生4400多名,在编教职工164人。
永阳学校“火”在哪里?9月2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永阳学校,崭新气派的校园大门、绿草如茵的标准操场、整洁明亮的多媒体教室……永阳学校的学生家长们说,永阳学校的硬件设施在广水堪称“顶配”。
“硬核”不仅是硬件。学校外墙上,省级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学骨干……名师风采榜吸引来往家长驻足。
师资双向流动
今年4月13日,广水市举行“教联体”省级试点集中授牌仪式,永阳学校与渡蚁桥学校作为省级试点之一,以“1+1”模式正式“牵手”,组建永阳学校教联体,实行优质资源共享。
永阳教联体挂牌的第二天,渡蚁桥校区迎来永阳学校副校长、湖北省特级教师余桂兰。由她担任永阳教联体渡蚁桥校区校长,统筹教学各项事务。
“好学校的核心在于师资力量,教联体办下去的关键在于老师是否能双向流动。”余桂兰推动永阳校区和渡蚁桥校区老师之间同课异构赛教学,特色课程送上门……在多方动员激励下,首批23名年轻骨干教师主动报名来到渡蚁桥校区任教。
平均年龄30多岁,教学风格活泼新颖,这批新老师的到来,让渡蚁桥的学生们倍感欣喜,也和本校老教师们碰撞出“化学反应”。
8月23日,永阳教联体组织外出培训的骨干教师作经验交流,两校老师围绕最新命题方向等讨论如何改进课程设计,渡蚁桥校区九年级班主任陈效杰连连记下笔记。
依托永阳教联体平台,越来越多渡蚁桥校区老师们开阔了眼界。
9月13日,永阳学校教联体举行2023学年“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两个校区的骨干教师与青年老师结成对子,进行“传、帮、带”。
孩子上学不再舍近求远
今年开学季,1389名学生步入渡蚁桥校区。“哇,都是新的!”孩子们惊喜不已。
颜色鲜亮的塑胶跑道,标准化足球场,崭新的教室布置……以永阳教联体申报200万元资金,从里到外“翻新”,渡蚁桥校区实现“蜕变”。
硬件升级的同时,图书角、体育兴趣小组、各类科技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也装点着渡蚁桥校区的每个角落。
读书分享会、科技实践活动……新校老校之间的学生们在一次次活动中结下友谊,收获快乐。
今年,渡蚁桥校区一年级从原来的2个班增加到5个班。
一年级新生家长韩明明原计划送孩子去离家更远的永阳校区,目睹一系列变化后,她将孩子送到渡蚁桥校区。
“我有一位亲戚就是永阳学校的老师,起初她说要去渡蚁桥校区交流,我还不信。现在师资流动了,两校就是一校。”韩明明说。
广水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广水市已组建教联体33个。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明年将全面铺开教联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