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洋
农业农村部先后认定7批18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赤壁青砖茶、咸安古桂群上榜。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美好未来奔去。农业文化遗产如何传承、发展和创新,这是一道必答题。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实地探访咸宁两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传承 让桂花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9月26日晚,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石城村雷氏祖堂前,中秋祭月活动拉开序幕,鼓乐声声,礼炮阵阵,气氛热烈。
石城村以雷姓聚族而居,俗称“大屋雷”,每年中秋节前后,村里都会举办祭月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村民介绍,大屋雷自清代开始就有祭月习俗,延续至今。同时,这里还有代代相传的守月华、扛桂花神等桂花文化民俗。
仲秋之季,花香和树香弥漫山间,沁人心脾。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咸宁古桂花树群入选,核心保护区主要分布在以柏墩村为圆心的15公里半径范围内。
据悉,咸安区种植桂花历史悠久,最早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现存百年以上古桂2002株,占全国总数90%以上。
目前,全世界获得国际木犀属品种登录权的桂花品种172个,咸宁桂花已知栽培品种84个,木犀属其他品种4个,远多于我国其他地方。
为提高桂花质量和产量,加快进入盛花期,当地先民们围绕人为选种、定向培育、采收运输及加工,探索开发出无性繁殖育苗技术、林茶间作立体栽培模式以及桂花保鲜加工传统技艺等技术。
“玫瑰香,茉莉香,比不过江南的桂花香……”秋意渐浓,在咸宁,桂花不仅飘香在城乡的空气中,更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里。
走进乡村,常常可以看到农民挥杆拍打、桂花如雨落下的场景。这不仅仅是古老的生产行为,经过代代传承,已成为一种民俗,衍生出祭祀、歌舞等。
桂花盛开,以桂花为主题的节会活动也热闹起来。2022年、2023年,咸安区连续两年举办桂花文化系列活动,通过桂花仙子评选等,讲好桂花故事;连续两年举办“蟾宫折桂”大学生认养古桂活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桂花文化。
去年11月,《咸宁市古桂花树保护条例》开始施行,这是全国第一个以保护桂花古树为目的的保护条例。
今年8月,96名大学生认养103棵古桂,“认养桂花树,让我们在家乡有了一份牵挂,就像一直有个人在这里等我,让我记住乡愁。”有大学生如此感慨。
发展 产业化标准化 富足一方百姓
2014年,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入选。这也是我省首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茶叶种植和青砖茶加工为特色。
羊楼洞曾经的繁荣和辉煌,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砖茶独特的制作工艺如同濒危的物种,不仅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被列入国家级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密切相关的“万里茶道”,还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保护文化遗产,不能单靠“圈养”。“要发挥农业文化遗产优势,富足一方百姓,让保护利用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赤壁市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依托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文化基础,提出“打造百亿茶业,擦亮千年品牌,重振万里茶道”发展思路,全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招商引资发力,先后投建赵李桥砖茶产业园、羊楼洞茶文化生态产业园,组建赤壁青砖茶研究院、湖北青砖茶产业发展集团,建成湖北黑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国青砖茶未来实践展示馆等。
2022年,赤壁市茶园面积16.5万亩,茶叶总产量7.1万吨,产值60亿元,从业人员3.5万人,带动5000多户茶农增收致富。其中,茶叶加工企业4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全国销售网点360多个。
百亿产业成长的同时,也留住千年历史文化,古老砖茶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打造青砖茶标准体系,守住产业发展“生命线”,赤壁从青砖茶源头进行管控,在500多亩数字茶园里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气象监测站、智能灌溉系统,配备土壤墒情监测仪,可实时监测茶园土壤、病虫害等情况,实现数字化管理。产品加工环节,青砖茶通过设备改造升级,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清洁化生产。目前,已构建完备的赤壁青砖茶标准体系,涵盖种植、加工、包装、运输、流通、溯源以及售后等,整个产业链共85个标准。
创新 让古老历史链接年轻时尚
一朵花能撬动多大的产业?
数据显示,咸宁6个县市区45个乡镇栽植桂花,面积约10万亩;现有产花树约100万株,年产鲜桂花约150万公斤;桂花苗圃近2万亩,每年产桂花苗2.5亿株……截至目前,全市现有涉桂企业460余家,形成桂花食品、香料加工、旅游等产业链条。2022年,桂花全行业产值14亿元。
从零散的种植采摘,到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再到精加工、深加工,咸宁桂花逐渐由单一产业发展成为链条,这离不开科技创新“加持”。
桂花含有70多种芳香物质、15种维生素、22种氨基酸、10多种微量元素,适合开发纯天然功能食品和保健品、药品。从2008年开始,咸宁先后成立桂花研究所、桂花产业技术研究院、桂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批湖北省香花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大资金投入,研发出具有保健功能的桂花精油、桂花茶等高附加值产品。
一块砖能砸出多大的市场?
2020年初,蒙古国向中国赠送3万只羊,同年12月8日,湖北省向蒙古国捐赠一批抗疫物资和1.5万份“川”字青砖茶,留下“羊来茶往”的佳话。
青砖茶还是“老味道”,但摇身变成“轻砖”。常规茶砖一块重1.7千克,而这1.5万份“川”字青砖茶则是赵李桥茶厂当时推出的新产品——巧克力型便携式青砖茶。
因新颖、轻便,在湖北省选择回赠礼物时,这款“巧克力”青砖茶被一眼相中。
青砖变“轻砖”,看似工艺更新,实则是思路巨变。目前,赤壁青砖茶已开发出茶饮料、茶食品、茶医药、茶服装、茶日化等百余类300多种衍生产品,古老砖茶“玩”出新花样。以茶产业为龙头,农商文旅融合发展,2022年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60亿元!
因为创新,赤壁青砖茶、咸安古桂群不仅能很好地传承“活下来”,而且终究会“火起来”。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羊楼洞古镇打造“月夜羊楼”灯光夜游项目,异常火爆,游客接待量超20万人次。
在赤壁市农业农村局干部汪仁敏看来,农业文化遗产如何与现代消费相链接,个性化、时尚化、国际化设计与表达,必不可少。“既要坚守文化底蕴,又要创新产品形式,想方设法吸引广大年轻群体。”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