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2日

从“长江三峡1”号到“三峡氢舟1”号

两艘“绿色方舟”相继首航 见证宜昌绿色发展雄心

2023年10月11日,国内首艘500千瓦级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在宜昌三峡游客中心首航。(吴坚 摄)

2022年3月29日,全球载电量最大的新能源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在秭归新港首航。(曙松 摄)

两艘“绿色方舟”的划时代首航

10月11日,宜昌峡江之上,国内首艘500千瓦级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迎来首航。这是国内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从无到有的重要突破,标志着我国的氢燃料动力船将正式进入工程化应用阶段。

这也是继去年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宜昌首航后,我国自主研发的又一艘搭载清洁能源的“绿色方舟”。

据了解,“三峡氢舟1”号采用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由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造、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总体研发设计。

该船总长49.9米、型宽10.4米、型深3.2米,采用全回转舵桨推进,最高航速28千米/小时,巡航航速20千米/小时,续航里程可达200千米。

值得一提的是,“三峡氢舟1”号通过加注压缩氢气,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为船舶提供动力,全程零排放零污染。其氢燃料电池额定输出功率达500千瓦,大大超过国际平均水平350千瓦,同时还搭载有4000千瓦时大容量锂电池组。

今年7月1日,“三峡氢舟1”号完成建造抵达三峡坝区。未来,它将用于三峡库区及两坝间交通、库区巡查、临时应急等工作。

去年3月29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载电量最大新能源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在秭归新港首航。

“长江三峡1”全长100米,宽16.3米,额定载客1300人,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主要运行“两坝一峡”“长江夜游”“三峡升船机”等旅游航线。

该游轮的动力“心脏”,分4个电池舱搭载720块宁德时代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包,总载电量7500千瓦时。

“长江三峡1”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高压充电低压补电方案的电动船,高效解决了大功率港口的充电难题,达到中国船级社最高等级绿色船舶标准和智能船舶标准。

作为两艘“绿色方舟”的重要研发建造企业之一,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表示,三峡集团将以“长江三峡1”首航为起点,进一步加大长江流域零碳环保产业投入力度,持续推进“电化长江”“氢化长江”,着力推动长江航运实现绿色转型。

2022年8月以来,三峡集团与宜昌市共同编制了《携手共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实施方案》和项目库,推动合作领域向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绿色交通、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延伸拓展,项目库入库项目68个,计划总投资1403亿元。

打造长江中上游最大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

宜昌是湖北省船舶制造产业四大基地之一,是我省第二大、三峡区域最大的船舶产业集聚地,现具有船舶修造许可资质企业19家,占全省30.65%。

目前,宜昌正在建设错位发展、特色各具的四大基地:枝江基地、宜都基地、秭归示范基地、长阳维保基地。

2022年,宜昌19家船舶修造企业共造船147艘,其中新能源船舶47艘,纯电动船10艘。

2023年上半年,该市19家船舶修造企业共完成订单85艘,新增订单32艘,手持(在建)订单137艘。其中,新能源船舶40艘,含混动22艘、纯电18艘。

宜昌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迈向“清洁能源之都”的宜昌,将打造全国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示范区、长江中上游最大的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带动全市航运、旅游和相关服务业发展,形成千亿级产业链。

到2026年底,宜昌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链总产值预计达到500亿元,形成2到3个百亿级园区,绿色智能船舶年建造量300艘以上、年制造船舶总载重吨位达到300万吨以上,其中纯电动船舶150艘。

“电化长江”从蓝图走向现实

今年9月,《宜昌市电化长江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提出重点建设“三基地三廊道三中心”,打造“电化长江”示范区,实现长江航运“双碳”目标。

据了解,这三个基地分别是船舶电动化示范基地、港口岸电示范基地和新能源船舶研发示范基地。

宜昌将推进市域内长江、清江等内河及湖泊的公务船舶、渡船、区间旅游船、港口作业船、短途货运船等船舶电动化,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域船舶电动化。

长江宜昌段岸电设施,按照能改尽改的原则提档升级,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船舶充电需求。

与此同时,与全国、全省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搭建新能源船舶研发设计平台,推出新能源内河标准船型,提供长江航运绿色智能技术集成应用解决方案。

三条廊道分别为长江绿色航运廊道、长江绿色旅游廊道和长江绿色矿运廊道。

宜昌将推动境内渡船、公务船、短途客/货运输船电动化更新,打造“零碳排零污染”的长江绿色航道;实施“两坝一峡”区域电动车船环形联运工程,实现环“两坝一峡”景区游船、客运车辆全部电动化;建设公水联运电动化磷矿运输通道,打造多式联运绿色货运示范廊道。

三大中心分别指中部地区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中心、长江经济带新能源船舶制造中心和长江中上游新能源航运总部中心。

宜昌将依托资源优势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础,发展整装电池产业链,打造“宜昌新能源动力电池”品牌。同时发挥船舶制造产业优势,推动传统船舶制造与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结合,打造新能源船舶制造产业集群,实现船舶制造高质量发展。

在伍家岗、白洋港,宜昌规划建设新能源船舶航运服务中心,引进国内外航运公司在宜昌设立区域总部或功能性总部,发展面向新能源船舶的现代航运服务业。

宜昌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三峡氢舟1”号首航为契机,宜昌将推进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试点,在主要港口码头布局氢气“制储运加用”装置。“未来长江宜昌段航运,对新能源船舶或将给予优先过闸。”

--> 2023-10-12 从“长江三峡1”号到“三峡氢舟1”号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46495.html 1 两艘“绿色方舟”相继首航 见证宜昌绿色发展雄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