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尽天开,山平水阔。
10月11日,2023中国(宜昌)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在“世界水电之都”宜昌盛大举行。
本次大会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中国能源研究会、三峡大学、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欣旺达、兴发集团、湖北宜化、楚能新能源协办。
32个新能源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达1235.72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6个,50亿元以上项目13个。
会上,“清洁能源之都”共建揭牌。宜昌市人民政府、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能源研究会三方正式签署共建协议,合力打造清洁能源之都、中国动力心脏、全球低碳样板。
宜昌拥有232公里长江干线,占全省长江径流里程近四分之一。
丰富的水能资源,成就了清洁能源富集之地——作为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所在地,宜昌以0.2%的国土面积,装备了全国7%的水电装机容量,点亮了大半个中国的万家灯火。
同时,这里也是长江大保护的“立规之地”,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是长江流域最繁忙的“黄金水道”之一。
抓好长江大保护,保证一库清水、保障三峡工程、保护万里长江,对宜昌来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赋予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的重大使命。
当前,“世界水电之都”宜昌,正以长江为答卷,全力践行“双碳”目标,打造“清洁能源之都”。
宜昌清洁能源产业将如何布局?迈向“清洁能源之都”的优势和底气又在哪里?
宜昌市委书记熊征宇表示,宜昌依托全国15%的磷矿资源、10%的石墨储量等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宁德时代、盛虹集团、欣旺达、东风、楚能新能源、山东海科等一批头部企业重仓入驻,全市在建和拟建新材料新能源项目60余个,其中百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2个,正加快打造国家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前瞻布局电化长江、氢化长江,宜昌率先在长江流域实现港口岸电全覆盖。在绿色能源的强力支撑下,“十三五”至今,宜昌全社会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5.5%。
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和我国领先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团聚焦绿色低碳,推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构建水电为基、风光并举、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发展格局,总装机超1.28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96%,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居世界第一,全面建成了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