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0日

以“产才融合”推动武汉建设国家级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支持武汉建设国家级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打造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同时明确要求“充分发挥我省的科教、人才、产业等比较优势,着力解决一批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发展中的重大‘卡脖子’问题,推动‘三高地、两基地’建设,加快形成若干个具有全国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产业和产业集群”。人才的引领和集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推进产才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研发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作用,才能推动实现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提升,推进武汉建设成国家级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

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产业聚才汇智实效。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产业,着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行动和数字经济跃升工程,聚焦产业发展配置人才资源,围绕打造全国数字产业化引领区和产业数字化先导区,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布局,联合上下游企业组建人才创新联合体,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着眼“高精尖缺”,围绕重要产业、重点项目,优化政策,拓宽渠道,加速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洼地。

二是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聚焦人才发展环境赋能。围绕环境生态打造,不断完善生态功能配套,加强人才安居保障,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以专业的服务、宜居的环境赢得人才信任、抢占发展先机。大力提倡创新及产权申报,针对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研究计划项目成功者,予以适量的资金支持。适当放宽人才流动的自由性,创新职称评定方式,对取得重大创新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人才可直接认定职称,赋予重点企业职称评审自主权。

三是积极推动人才优势转化,释放人才驱动效能。加强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积极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探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组织和激励机制,加快建设高效可靠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充分发挥专家工作站在成果转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紧扣发展大局,坚持人才驱动,聚焦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着眼发挥人才的实际效用,积极探索引才、育才、用才新路径,推动人才价值充分释放,最大限度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四是持续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产业优化升级保障。建立定期调度、定期督导、年终考核的推进机制,切实做到产业布局、项目推进、人才引育同频共振,实现全线推进、同向发力。加强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建设专家服务平台。建立党委政府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常态化制度,持续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力度,激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高效汇聚高端人才资源,建立健全全国一流的人才政策体系。

五是不断优化交流合作载体,增强产才双向互通活力。聚焦载体平台建设,以园区为依托,加大产业龙头企业引进培养力度,建设一批“双创”基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孵化平台。推动各类创业创新要素的在线汇聚和开放共享,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联合开展中青年科技人才团队培养。鼓励高校院所开设前沿交叉学科,积极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有机衔接的育才模式。建设一批跨高校院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中试平台,常态化组织“联百校、转千果”“智慧之光”等人才智力成果对接活动,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

六是协同推进产才高效联动,凝聚产才融合发展合力。推动产业布局与人才发展同步规划,人才职能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确保人才工作嵌入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布局、项目建设、政策保障,形成“抓人才不离开产业,抓产业不脱离人才”的良好格局。推动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部署,建立健全“双招双引”机制,打造一支崇尚自主创新、熟悉行业规律、了解国际规则、精通现代管理的企业家队伍。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链主”企业和高端人才项目实行“一事一办”,不看头衔、不看称号,契合企业需求“量身定制”政策,实现对产业发展的靶向支持。推动产业资金与人才资金同步落实,推动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执笔人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陈志)

--> 2023-10-10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46032.html 1 以“产才融合”推动武汉建设国家级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