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到综合性博物馆,参观荆楚文物瑰宝;到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纪念馆,祝福新中国74周年华诞。中秋国庆假期,湖北各大博物馆、纪念馆游客如织。
随着博物馆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到博物馆去”早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中秋国庆,“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成为假期出游、休闲的优先选择。
日均2.2万游客逛省博
红色场馆成网红打卡地
10月1日,省博“越王勾践剑”展厅前,参观队伍依然是盘旋成“长龙”,这把王者之剑的圈粉实力可窥一斑。“梁庄王珍藏”展厅,明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等应景又吉庆的文物,同样备受青睐。
“长江文明特展”“百年巨匠——湖北省博物馆近代书画特展”,作为省博70周年新展惊艳亮相,引发资深文博迷极大兴趣,国庆节当天登上中博热搜榜“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第二位。
“博物馆热”从暑期延续至中秋国庆长假。以省博为例:暑假期间共接待观众96万余人、旅行社4931批。中秋国庆假期头四天,共接待游客近8.8万人,日均近2.2万人入馆。
打卡镇馆之宝,观赏编钟乐舞,品尝网红编钟卤蛋面,再将省博建筑冰箱贴、越王勾践剑系列产品等“博物馆记忆”带回家,成为海内外游客逛省博的时髦方式。
来自上海的郑先生,手持毛绒版越王勾践剑,摆出帅气的造型与省博合影。他说:“排队20多分钟,亲眼见识它的千年不锈,被震撼到了。”哈尔滨的喻女士呼朋唤友组团来参观,她说:“逛完‘楚国八百年’,再看沉浸式全息剧《遇见·楚庄王》,太赞了,感觉文物都‘活’了起来。”
不仅仅是省博,全省30多家红色博物馆、纪念馆不少成为网红打卡地,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暑假共接待游客约370万人。国庆节期间,红色场馆更是陪广大游客、市民度过超燃假期。
在武汉革命博物馆,看沉浸式思政课、实景剧、红色展览,听“红巷苗苗讲党史”“红巷苗苗故事汇”,走“新”又走“心”,多形式、多场次的红色主题活动,让国庆到馆的观众直呼“深受教育”。绿草青葱,红旗飘扬,为献礼新中国74周年华诞,武汉革命博物馆正式发布的“我在红巷讲党史”主题曲MV《红巷里的光》,更是获得频频点赞。
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精心策划上新的“红墙”“红展”“红色文艺展演”,受观众热捧,“我在武汉祝福新中国74周年华诞”的欢呼声不绝于耳。
放眼全省,广大游客在各地博物馆欣赏文物瑰宝,度过了火红假日。
襄阳市博物馆手作“红星”摆件等,颇受孩子们欢迎;孝感市博物馆红色观影、“中华魂”征文等活动,丰富多彩;恩施州博物馆带领游客齐唱《我和我的祖国》,现场气氛热烈;荆门市博物馆教孩子们用掐丝珐琅非遗工艺,把天安门、国旗做成书签,将对新中国74周年华诞的祝福融入作品中。
“火出圈”的博物馆
与公众双向奔赴
截至目前,全省共登记备案各级各类博物馆239家,登录藏品153万余件(套)。一些博物馆“火出圈”,长期“一票难求”。
中秋国庆假期,为进一步优化服务,为公众提供参观便利,满足群众节假日文化生活需求,我省文博管理部门及各博物馆使出浑身解数。
湖北省文旅厅发布公告,自9月29日起,除湖北省博物馆及武汉市少数依托文物建筑、遗址设立的纪念馆、博物馆外,全省大部分博物馆取消预约参观机制。观众凭有效证件,可有序入馆参观。
中秋国庆假期,多家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恩施州博物馆每天延长开放至下午7:30。随州市博物馆推出编钟演奏优惠政策并增加编钟演奏场次。
湖北省博物馆节前在全国博物馆系统率先发布假期参观预测报告,双节期间,多管齐下化解热门博物馆的“甜蜜负担”,如:优化门票预约、延长开馆时间、减少交通拥堵、提升参观体验、增加讲解和演出场次、科学分流引流、丰富文创供给、做好应急处置等,确保广大游客、观众在馆度过平安祥和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