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钢涛
阅读提要
透视党史百年苦难辉煌的宏阔进程,党始终坚持“两个结合”的理论自觉,“两个结合”熔铸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中,激励党坚持求真务实、守正创新,不断创立、形成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大同理想、天下一家等价值观念,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取向、解放全人类的价值追求、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价值目标等互融互通,为“第二个结合”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
“相互契合”使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大地,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更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使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充分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文化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辩证认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既要从我们党的文化实践寻找历史逻辑,也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中寻找实践逻辑,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交融交汇中深刻体悟“‘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这一重要论断。
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荣传统
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正值各种救国方案都无法解决民族危机之时。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契合中国社会实际,能承担起中华文明返本开新的重任。一部百年党史,就是党带领人民坚定“四个自信”、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就是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正如艾思奇先生所言,“中华民族和它的优秀传统中本来早就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种子”。透视党史百年苦难辉煌的宏阔进程,党始终坚持“两个结合”的理论自觉,“两个结合”熔铸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中,激励党坚持求真务实、守正创新,不断创立、形成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激励党从绝境中突围、从挫折中奋起、从胜利走向胜利。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两个结合”,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苏俄革命的新路,进而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创立并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创造性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进程,不但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用中国化的语言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表达,而且善于将中国自己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并发展中国化的创新理论。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党注重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邓小平同志在擘画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时运用了“小康”这一概念,对数千年以来人们的小康理想以现代性确认,制定了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强调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等理念,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坚持“两个结合”的成功范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的高度,坚持问题导向和“两个结合”,在深入回答三个重大时代课题中系统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涵,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发展路径,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吸纳汲取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使历史中国的深厚底蕴与现实中国的实践伟力交相辉映,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中华文明强大生命力,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党的创新理论既是中国的又是马克思主义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是人类文明的精华。从中华文化发展史来看,无论是佛学东传还是西学东渐,无论是新文化运动勃兴还是马克思主义滥觞,中华文化都呈现出胸怀天下、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品格,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特质高度契合。因此,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大同理想、天下一家等价值观念,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取向、解放全人类的价值追求、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价值目标等互融互通,为“第二个结合”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思想,是凝结了以往人类历史经验、吸收世界范围多种文化精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中华大地生长、壮大并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的结果。
从世界历史角度和文化交流交互交融看,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思想,自然也吸收了包括中华文化在内的一切人类优秀文化传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性作用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民本”,向来有民贵君轻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奋斗,二者都强调注重发挥普通人民群众的思想。在方法论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知行关系进行探讨,形成了注重行动的哲学传统,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和认识方面对中华传统知行观进行了扬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毛泽东同志则用“实事求是”这一传统典故巧妙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机结合,彰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特质。正是在此意义上,党的创新理论既是中国的,又是马克思主义的。
不断增强“两个结合”的文化自信和实践自觉
中华民族拥有无比辉煌灿烂的优秀文化,这是滋养、激荡我们党百年发展的文化基因,也是支撑、激励我们党带领人民继续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回答好“复兴之问”的真理之钥。“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科学指引。”“相互契合”使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大地,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更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使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不断增强“两个结合”的高度自觉,续写“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
第一,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丰厚资源。“第二个结合”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彰显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重要保证,是对我们党一百多年来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坚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理念,“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坚持守正创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的前提下,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伟大实践中奋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积极推进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引领中华号巨轮行稳致远,必须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结合新的实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当代中国实践。必须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原则和“六个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洞察时代大势、把握时代脉搏,精准识别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聚焦新时代新征程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萃取中华五千年文明和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精华,不断总结新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潜力,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汇聚推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为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