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8日

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访谈嘉宾 武汉大学弘毅学堂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振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磊

阅读提要

新质生产力本质在于科技创新驱动,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充分发挥科技第一要素,探索新兴产业发展新路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以技术创新为关键发力点,应深刻认识到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生产力“新质”的变迁飞跃,加速引领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湖北是科教大省,工业基础雄厚,数字经济规模宏大,应利用好既有优势,多措并举协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发展新动能,实现生产力“新质”突破。

新质生产力

本质在于科技创新驱动

记者:“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在9月7日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力?相比于传统生产力,“新”在哪里?

余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过渡,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赋予新时代生产力新特征。与传统生产力相比较,新质生产力摆脱了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生产方式,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走低消耗、高效能、高质量、环境友好的新经济增长路径,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符合当前高质量发展要求。

新质生产力,“新”在具有高技术水平的新型劳动者,高素质人才决定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发展者,人力资本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突破,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成为新质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新”在具有高技术特征的生产工具,在劳动资料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工具,新时代科技技术革命赋予生产工具高新科技化特征,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生产工具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为开辟新发展赛道提供新动能新优势;“新”在具有高新特点的新产业,高素质的劳动者大量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出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创造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人类生产力水平在科技创新发展中再次迎来生产力水平质的跃迁,实现生产力的大解放。究其本源,新质生产力本质在于科技创新驱动,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充分发挥科技第一要素,探索新兴产业发展新路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

抢占发展制高点

记者:回顾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就是社会生产力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进入新时期,人类迎来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基于怎样的现实要求?

余振: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技术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是人类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代以来,自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开始解放双手,实现生产过程由人力向机械力的转换;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第二次技术革命,实现生产过程由机械化向电气化转变;无线电技术和原子能技术的使用,预示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开始,人类社会迈向电子时代。技术创新通过集聚效应的外部性影响生产环节,改变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生产力要素、结构、规模、发展方向发生革命性变化,人类社会生产手段的变革催生产业革命,实现新兴产业的又一发展。当今时代,科技变革愈发成为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科技创新与产业进步的关系日益紧密,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已成为一条普遍的规律。

进入21世纪,世界大变局的调整呈现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特征新表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新一代能源、材料、人工智能、生物等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不仅有力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而且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给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带来广泛深远影响。从人类历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来看,一个国家引领新技术革命发展,抢先培育新兴产业,就能率先抓住未来发展机遇,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先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形成历史性交汇,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深度调整。我国应以新质生产力抢占新世纪发展制高点,面向新兴科技领域未雨绸缪,积极制定前瞻性顶层设计,以全球化技术变革的视角布局新技术与新产业的发展,提高研发投入支持力度,既要转换新赛道新领域,又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两轮”并举,以新技术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补齐短板加长强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是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

记者: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发力点是什么?是要形成什么样的产业?

余振: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技术推动模型认为,技术进步始于技术创新,经开发、生产、销售等生产环节,影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最终导致产业变革。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以技术创新为关键发力点,应深刻认识到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生产力“新质”的变迁飞跃,加速引领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不论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在全球链中占据优势地位,其关键在科技创新,根基在实体经济,方向是产业变革,产业是经济之本。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是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其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设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随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新型储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总体来看,二者具有技术密集、前景广阔、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四大特征:其一,技术密集,新产业的发展以新技术的应用为前提,以技术创新迭代为主要动力,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形成科技创新-生产力革新-产业变革的发展路径,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是目前最新前沿技术应用的集大成者;其二,前景广阔,依托新技术的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正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自身发展潜力大,此外新产业链条长、渗透力深、带动性强的特点,全方位带动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以新产业发展带动全产业链革新的发展逻辑,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其三,高附加值,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集成,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并通过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重塑全球价值链位置,知识、技术密集特点决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其四,环境友好,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生产力发展方式,科技创新支撑绿色低碳发展,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以资源集约为特点,践行绿色经济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多措并举协同

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记者:湖北是科教大省,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信息通信业发达,数字经济规模宏大,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作为?

余振:新时代背景下,湖北应利用好既有优势,多措并举协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发展新动能,实现生产力“新质”突破。

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当前,湖北需集中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建立五大优势产业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机制,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技术改造、科技攻关等项目。一方面,加强产业前沿技术研究,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鄂央企的科研中坚作用,瞄准世界前沿技术方向,培植先发优势,重点解决共性基础问题;另一方面,突破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推动关键技术产业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大产业链协同和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厚植全省制造业优势,聚焦算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量子科技、现代纺织服装、节能环保、智能家电、新材料等新兴特色产业,实施链长领导协调、链主导航引领、链创协同攻关的“链长+链主+链创”融合工作机制,促进产业加快发展。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打造一批千亿级航母型领航企业和百亿级龙头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集中优势打造高凝聚力的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创建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若干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支撑原始创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注重培育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筹建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国家研究中心等一批国际一流的重大研发平台。

积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未来,还应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方针,加强国际经贸网络建设,加快搭建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把国际市场需求与湖北产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 2023-09-28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45008.html 1 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