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是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也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当绿色电能在城乡间涌动,绿色电网也与青山绿水和谐共生。
作为能源骨干企业,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电网,走出一条电网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和谐之路、创新之路。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以下属武汉市充换电公共设施管理有限公司、武汉供电新兴产业公司等为抓手,不断助力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统筹布局 构建武汉充换电一张网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配套设施建设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
当前,武汉市充换电公共设施管理有限公司正在推进武汉全市充换电设施一张网建设,加大老旧小区、交通枢纽、公共停车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力度,推进充电桩乡镇街道全覆盖,已形成覆盖武汉全市的充换电网络。
“小区微电网,片区大电网。”武汉市充换电管理公司目标任务明确:至2023年底,该公司充电桩保有量突破2万支,建设换电站40座。到2025年,力争实现“中心城区2公里找到桩、远城区5公里充上电、乡村全覆盖”,运营充电桩数量达到10万支,自建充电桩5万支,集中建设打造一批充换电设施典型示范项目。
全国首个智能充电塔系统投用
2022年10月31日,全国首座集立体停车、群充群控、光伏储能、V2G、换电于一体的智能充电塔系统,在武汉汉口火车站北广场周边正式试运营。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电动汽车服务分公司副总经理梅矿介绍,充电塔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汉口火车站北广场停车难、充电更难的问题。
同时,该智能充电塔系统开创了三个第一:全国第一座实现了直流快充功能的智能机械式立体停车塔库;全国第一个实现了与电网互动、互补的微电网充电系统;全国占地面积最少、充电车位最多的大型充电综合体。充电塔在电网负荷高峰时,可由光伏、储能、V2G充电桩、换电站对电网反向送电,从而缓解电网负荷卡口。
116个小区完成充电桩集中装表改装
今年以来,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积极推动地下充电桩集中装表试点小区建设,已累计建成116个居民小区集中装表点。
在越秀·星汇云锦小区地下停车场F区,不少业主私家车位上安装了充电桩,由配电房集中供电。在该小区地下停车场,这样的电源点位共建了7个,可满足车库不同区域260多个充电桩的安装需求。
以往,居民报装充电桩通常在楼道设置电源点取电,使用电线长度动辄两三百米,需支付额外的线缆费用。该小区集中装表实现统一安装、就近取电后,表后线(从电表到充电桩)基本不超过50米,车主实现了接电“零费用”。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已协同武汉市经信局、发改委等部门,编制出台《武汉市住宅小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导则》,并在华中区域率先推动落地。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推广存量小区地下充电桩集中装表。
武汉首个小区地下停车场公共充电设施项目投用
前不久,由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建设的汇豪邸小区公共停车位84台充电桩投入使用。这是武汉首个小区地下停车场整体加装公共充电桩项目。
汇豪邸小区地下停车场绝大多数车位为公共车位,住户无法报装专属充电桩。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主动出资为小区所有满足条件的车位安装充电桩。项目自5月底开始建设,在不影响停车场线路与运行的前提下高质量完成施工。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汉口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举介绍,该公司还将继续推进地下停车场整体加装公共充电桩项目在全市拓展。同时,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加快老旧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有序充电进小区,逐步实现武汉全市小区充电设施全覆盖,截至今年7月底,已完成40个社区有序充电站点建设,29个小区充电站正在建设中。
武汉全市乡镇实现充电桩全覆盖
7月23日,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夏店村,村民刘正国经小程序扫码后,车辆成功“接电”。随着罗汉寺街道公共充电站的正式投运,黄陂区在武汉市率先实现了乡镇充电站全覆盖,电动汽车“出得了城,下得了乡,回得了家”成为现实。
梅矿介绍,2019年,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在东西湖区柏泉街道布局建设电动车充电桩,由此,相关建设便不断在乡镇版图上布局落子。今年以来,该公司在武汉市充电设施已覆盖18个乡镇的基础上,完成了26个未覆盖充电设施的乡镇的布局建设,共建成交、直流充电桩176个。
下一步,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将不断促进新能源汽车在乡村地区的普及和应用,进一步精细布局充电设施,确保乡镇充电设施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
武汉第一座5A级充换电站建成
“全过程只用坐在车里,2分钟就能换好满格电,省时省力!”8月24日,在国网武汉市三角湖充换电站,前来体验换电的新能源出租车司机张师傅感慨道。
在该换电站,通过智能管理系统,电动汽车实现全流程自动换电,享受无障碍服务,即换即走。
三角湖充换电站,也是武汉第一座5A级充换电站。
目前,武汉市内已建成国网版乘用车换电站20座,覆盖武汉三镇的电动乘用车换电“一张网”初具规模。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充换电公共设施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玺介绍:“换电站基本覆盖武汉市网约车司机运营区域,每个站点均有24小时运维人员值守,满足用户换电需求。”
科技组合拳 推动示范项目建设
能源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
示范引领,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打出“科技组合拳”,推动东湖科学城“绿色能源、低碳发展”示范区、东风M园区绿色“零碳”智慧工业园等一批示范项目启动,建成东湖高新区管委会能源托管、武商国际广场智慧物联与用能优化示范项目,落地鼎新工业园低碳高效柔性微电网,在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减排以及科技助力绿色发展等方面深化探索,加快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创建华中首个“净零碳”工业园区
8月19日,位于武汉市经开区珠山湖大道的东风猛士科技工业园正式开园,这也是华中首个、国内领先的“净零碳”工业园区。
园区内,柔性屋顶上铺设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蔚为壮观。
东风猛士科技工业园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光伏、充电桩、综合能源站、智慧能源管控系统等。其中,光伏电站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实现对光伏发电、汇流、逆变设备的监视、测量、控制,确保电力保供稳定性;新建300千瓦充电桩则可服务猛士汽车快速充电,提供安全、便捷、智能的充电服务;项目还配备了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用能可视化、精细化,降低用能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
东风猛士科技工业园区绿色能源项目分布式光伏部分建成后,每年可为园区提供清洁电能573.76万千瓦时,同时还能参与电网需求侧响应,更好地实现碳排放的降低、能源效率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承接省内最大规模能源托管项目
走进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谷公共服务中心办公大楼,带有“扇形”Wi-Fi标志的空调控制面板随处可见。空调智能化改造,正是省内最大规模的能源托管项目——光谷公共服务中心能源托管项目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对中央空调风机盘管和控制面板进行集控改造,通过策略控制减少空调用电量及冷热量消耗。
除了空调智能化改造外,该项目还进行了照明系统改造、电能计量系统改造、热水系统节能改造等,并搭建了碳达峰智慧能源监管平台,实现用能监控、分项计量、能效分析等功能,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系统整体能效。
今年7月,光谷公共服务中心能源托管项目投产运行,预计8年托管期内综合节能率达9.82%,预计年节约电量98.3万千瓦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297.01吨,8年期总节能效益约为588.8万元,为全省乃至全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绿色转型提供经验。
筹划省内首个电力系统综合能源站项目
2022年10月9日,坐落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谷公共服务中心城腹地的光谷科技大厦A塔能源站项目正式启动,这也是湖北省第一个电力系统内的综合能源站项目。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将传统物业管理和能源使用进行深度融合,实现集约高效的能效管理。综合能源站项目由专门的能源站集中制造热水、冷水等,通过区域管网进行供给,形成一个或多个大规模生活热水、中央空调冷热源系统。
“项目可满足光谷科技大厦3万平方米的用热、冷需求,与光谷中心城分布式能源站形成多种能源协同互补、互联互通的格局,实现电力、燃气等清洁能源的安全供应。”国网湖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投运后,预计可减少使用约89.2吨标准煤、减少排放约292.15吨二氧化碳、减少排放6.69吨二氧化硫,减少排放3.345吨氮氧化合物。
未来,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将继续以配电为基础服务,进而拓展至能源站光储充检一体化,以及供冷供热、供热水等综合能源站的投资、建设和运维服务,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武汉名片”。
经济、环保兼顾 阳逻港戴上“光伏帽”
8月30日,阳逻港集装箱码头上,纯电重卡、无人驾驶重卡拖着集装箱来回穿梭,俨然一座现代化绿色港口。最近,码头上又添置了新的绿色项目,即1.147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2000多块光伏板见缝插针一般装在了办公楼、仓库、停车场、食堂等处。码头有两座各100多米长的栈桥,栈桥两侧护栏位置,也装满了光伏板。
据测算,在项目全寿命运行期内,其全部发电量为2740.6万千瓦时,年平均发电量109.6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35.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92.7吨。
用能多、屋顶面积较大的厂房、园区是进行光伏开发利用、加快绿色能源发展转型的理想场景。据了解,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正深度挖掘武汉大型工业园区、工业企业用户屋顶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该公司还将聚焦工业园区领域,着力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低碳园区,助力工业用能绿色发展。
“能量路由器” 打造低碳绿色园区
9月18日,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的鼎新工业园 “低碳高效用户柔性配电网示范项目”光伏上网项目正在平稳运行。该项目采用的“能量路由器”实现了低压台区柔性互联,满足可靠性供电需求,该技术属于武汉市首次应用。
鼎新工业园“低碳高效用户柔性配电网示范项目”光伏上网项目配套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光伏车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慧路灯,可提升园区用能体验,预计年发电量约90万千瓦时,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可达900多吨,可节约360吨标煤。
通过“能量路由器”,项目实现了园区内的能源优化配置,构建市电、光伏、储能三维一体化微电网供电系统。清洁能源、受控负荷和储能系统合并成“虚拟电厂”参与电网运行。在电网负荷不足时,储能设备和V2G充电设施反向为电网供应清洁能源,实现多能互动、源网荷储。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既济电力集团新兴产业部技术负责人表示,“能量路由器”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用能的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在低碳绿色园区打造上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示范效益。
“虚拟电厂”走进现实
作为一种新型电力供应模式,“虚拟电厂”利用能源互联网技术,集中调度管理分散在终端用户的充电桩、储能设备、空调、光伏等分布式能源,形成一个像传统电厂一样参与电力市场运行的“虚拟”实体,以达到“需求侧响应”,实现电网的“削峰填谷”。
在武汉,“虚拟电厂”正在走进现实。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将5G基站蓄电池接入“虚拟电厂”,高峰期可调节负荷近10兆瓦。同时,1200根快充桩也接入“虚拟电厂”,可调节负荷23兆瓦。
“我们利用算力搭建起基于‘虚拟电厂’的调控一体化系统。”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表示,虚拟电厂可以通过算力的支撑来平衡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不稳定性,深度挖掘和发挥负荷侧参与电网调节能力,随着互联网等算力技术不断提高,“虚拟电厂”在能源行业创新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策划:王晓静 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