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李尚菲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恐龙故里,比邻人类老家。
这又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四季花香,蓝天碧水,青砖黛瓦白墙。
十堰郧阳区柳陂镇,从远古走来,跟随滔滔不息的汉江,向未来奔去。
“坝上江南,悠然柳陂。”9月5日,初秋的午后和风轻拂,在历史记忆和浓浓乡愁随处可见的土地上信步,穿过青龙拱门,沿青石铺成的路面缓行,绿树掩映,一排排别具特色的民居出现在眼前。这里,便是全省首个由易地扶贫搬迁形成的行政村——龙韵村。
龙韵村,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汉江河畔,始建于2016年,2019年正式开村,安置有24个易地扶贫搬迁村的921户3211名村民。
五年来,这个村从无到有,由村庄变景区,由乡村变闹市,成为村民们的幸福家园。
“当时,为确保脱贫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龙韵村配套建设柳航袜业扶贫车间,成立专业合作社和扶贫开发公司,大力发展香菇和袜业两大兜底产业。”村党支部书记李小敏回忆。
这天下午,陈雪锋在村旁的香菇种植基地忙碌。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培育香菇种植大户14户,发展香菇27万棒,120户脱贫户务工增收。“种植大户种半年菇,毛收入5万元,打工每天100元,每月能干十几天。”他说。
这五年,龙韵村对接柳航袜业,建设袜业扶贫车间,同时着力发展旅游业,陆续建成3条旅游商业街和1处共享农场,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搬进新家,村民们传承从故乡带来的种植活,他们发挥柳陂镇作为全市“菜篮子”基地的优势,通过流转土地,采取村企共建共享模式,建设共享生态农场160余亩。目前,农场带动60余人就业,辐射带动200余户村民参与。
村子的飞速发展,向村民释放了大红利。走进村民明刚家中,只见厨房、卫生间、浴室一应俱全,冰箱里储满了鸡鸭鱼肉。
以前,明刚住在柳陂镇崩滩村三组山顶,家中土坯房年久失修,一到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后来,他为了养家糊口,到十堰城区做搬运,却发生意外,失去左腿。
2018年搬到龙韵村后,明刚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住进了新房,当起水电工,还参加扶贫作坊织袜机维修培训,成为一名机修工。他白天外出检修机器,晚上回家与母亲一起缝袜头、翻袜筒,月收入4000元。
2020年底,村里发展旅游业,明刚看到商机,开起卤菜店。他每天早晨将卤菜处理好,请人帮忙卖,再去干水电工,一人挣两份钱。
“现在不仅住上了楼房,还能享受生活和交通的便利,跟城里没什么两样。”明刚笑着说。
如今,龙韵村在夯实两大兜底产业的基础上,旅游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鄂西北地区首个乡村沉浸式夜游文旅项目“武当不夜城”开街后,进一步促进了龙韵村馆场、剧场、秀场、农场、渔场“五场共兴”,文旅农商学艺“六业互融”,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了旅游就业创业。2022年,该村旅游产业实现稳定就业366人,产值3660万元。
今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湖北专题对外宣介活动中,蒙古民主党干部考察团走进龙韵村,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湖北实践,见证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探索。蒙古民主党全国政策委员会委员尼雅木达瓦表示:“在龙韵村,我看到了传统村落成为现代化美丽乡村的‘蝶变’,看到了村民的幸福生活。希望可以把龙韵村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振兴的创新发展模式带回我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