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5日

让乡愁看得见

——访武汉大学城市与设计学院教授王炎松

2012年,王炎松在江西金溪书铺街考察。(受访者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佩雯 通讯员 付晓歌

从走访发掘,到抢救性保护,二十多年来,武汉大学城市与设计学院教授王炎松与古乡村、古城镇、古建筑结下不解之缘。在他的努力下,一大批文化遗存得到保护,几近破败的古建筑焕发新生。

9月19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武汉大学城市与设计学院教授王炎松,听他讲述他和团队有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重现之旅。

走访发掘千余座古村落

对历史信息原真性保护

从晋南豫北的朴实厚重,到浙东四明山古村的壮美俊逸;从白墙黑瓦的徽州古村、清水砖墙的鄂赣古村,到地势险要的土苗山寨……二十余年间,王炎松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走访发掘千余座古村落,一批批即将陨落的历史遗产得到抢救和保护,其蕴含的建筑价值和人文精神得以保存。

说到历史古迹遗存,王炎松对江西金溪县有着特殊的感情。金溪是赣东地区人文资源丰富的千年古县和临川文化的核心发源地之一,也是南宋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心学祖师陆九渊的故乡,目前仍完好保存着明清时期风格的传统村落100多个、明清古建筑1.1万余座。

2012年夏走进金溪时,古村落留存的大批砖雕、木雕、石雕让王炎松流连忘返,其中的建筑石雕集合了镂雕、圆雕、浮雕、透雕等多种传统工艺,精美绝伦。但村里不少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损毁和老化现象严重,严重的已经濒临倒塌,王炎松感到痛心疾首。他认为,金溪古村落群的价值和地位丝毫不亚于中国同类历史遗产,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意识到历史遗产重要性的过程是缓慢的,但作为学者,看到保护上的困难,就有了介入研究的契机。

为了守护“看得见的乡愁”,王炎松走遍了金溪县300多个古村落,募集捐款修缮当地一座建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的明代祠堂和一座明代早期官厅,在他的建言下,面临拆除命运的江西千年古城南丰被抢救性保护下来。经过他的不断发掘及奔走,金溪有57座古村落列入国家保护名录,其数量为江西省之首,千余座有价值的古建筑得以保存。当地申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个、中国传统村落57个,政府和企业家达成了保护古村落的共识,建立起技术指导和沟通机制,也培育了一批能修缮老房子的技术团队——他们没有刷油漆、扮新扮靓的行为,只是把烂的换掉、缺的补上、歪的扶正……对历史信息尽量原真性保护。

“坏了就换新,久而久之没有一块砖、一片瓦是原来的,这最让我痛心。”王炎松认为,乡土建筑本身充满了生命力,既要保住“形”,更要留住“神”,只有置身于保留乡里乡情的历史遗产中,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流淌在血液中的情感,才能够真正相信中华文化的博大和深沉。“拜访这些遗落的古村落、古建筑,就像是与历朝历代士族乡绅会面。最小化干预现状,最大化保存历史信息,是我们能给予他们最体面的尊严。”王炎松说。

数字化复原文化遗产

武当山五龙宫“活”起来

五龙宫是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五龙宫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7000平方米,出土文物1000余件。作为参与团队之一,王炎松带着团队开展历史学、建筑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研究,并对五龙宫及发掘区域进行数字化复原。

来到武当山调研时,王炎松发现五龙宫只余残垣断壁,当年赫然耸立的殿堂,如今已隐入尘烟。如何依据建筑遗迹,科学准确还原古建之美,成为复原的一大难题。

“首先需要在驻扎现场勘查、配合考古工作队采集数据。”王炎松介绍,除了用卷尺测量等传统方式,还借助激光扫描、摄影测量等现代测绘技术,对五龙宫现有遗存和出土遗迹、遗物进行全方位记录,留下照片数万张。团队还利用无人机,全面记录不同发掘阶段的遗址状况。团队借助绘图软件制作了数百张遗址现状图纸,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五龙宫现有遗存和出土遗迹、遗物进行三维建模。

“五龙宫建筑遗迹毁坏严重,复原最难的是没有实物参照。”王炎松说,为了准确严谨复原五龙宫全貌,团队严格按照遗址空间格局进行复原,结合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互相补充和校正。五龙宫是明代官制建筑,相关历史文献十分丰富,在碑刻、绘画及历代山志等文献中都有迹可循。另外,团队比较武当山现存其他明代建筑及全国现存的其他明代中早期皇家敕建建筑,同时对照中国古代建筑营造典籍,结合遗址出土的建筑及构件细节,最终完成三维建模和实景动画。

规制庄严的宫殿,黛瓦红墙的外观,木作石作细部装饰浑然天成……武当山五龙宫数字化复原动画短短的3分钟里,现代观众跟随镜头视角跨越时光,穿过层层宫门,游走于高耸的御碑亭,愈发感到五龙宫的沧桑与神秘……

围绕保护古建筑的主题,过去,王炎松四处发掘、抢救凋敝的老房子、老村落;如今,他正在寻求技术手段,用科学的方法守住古建筑。

多次行走在武当山上,处处留心的王炎松发现,五龙宫遗址附近的四座岩庙建筑自然损坏程度不一。于是,便萌生了研究课题“恶劣环境下石质文物的病害机制及保护”。经过科学考察,王炎松得出结论:武当山上的石质文物主要取材于本山,多为变质岩,这是武当山地区的石质文物保护的重要依据。

“错误的保护方式,反而会加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王炎松认为,这项研究是结合建筑本身的特点进行预防性保护,让建筑保留原有风貌“延年益寿”。“科技赋能古建筑保护,我们还将继续深入。希望我们能守护好中华历史文化遗产,这是一个学者的使命与责任。”王炎松说。

--> 2023-09-25 ——访武汉大学城市与设计学院教授王炎松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44391.html 1 让乡愁看得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