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是全国商品粮大县、籼糯稻生产大县,有“全国籼型糯稻生产第一市”之称。
近年来,应城每年列支1000万元支持糯稻全产业链发展,从源头抓起,全过程管控,着力擦亮“应城糯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金字招牌,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促进粮农增收。
今年全市糯稻种植面积达39万亩,预计亩产1300斤左右,已收粮食均达到国标三等以上,当前收购价在每斤1.75元左右,较上年同期高0.3元左右。
凭借规模和品质优势,应城糯米成为五粮液、绍兴黄酒、银鹭食品、三全食品、思念汤圆等品牌的原料。
藏粮于地 好田好水促高产
9月19日,天鹅镇八里畈高标准农田里,几台收割机来回穿梭,将糯稻颗粒归仓。
“亩产干谷1200斤,一亩田可以纯赚八九百元!”应城义友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学刚满脸喜色,今年他种了400亩糯稻,大获丰收。
去年以来,应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惠及八里畈,将“小田”变“大田”“瘦田”变“肥田”“旱田”变“水田”,建成4600亩的“千亩方”良田。陈学刚以每亩每年400元的价格,流转了1100多亩。
“原来这里不是缺水就是被淹,村民种一季小麦、一季黄豆,一亩田最多产700多斤小麦、200多斤黄豆,赚400元,遇到天灾就得亏本。”陈学刚说,今年也遇到干旱,但水到田头,没受灾。
好田好水带来好收成,受益的不仅仅是陈学刚。
应城积极落实“藏粮于地”战略,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26.26亿元,按照“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的标准,建设高标准农田60.25万亩。此外,结合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实施大型机泵站建设工程,打通灌溉设施建设滞后堵点,构建起大渠小沟立体水网,有效缓解了“北旱南涝”问题。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该市推动水稻产业由“散户种植”向“大户经营”的转变,糯稻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至83%,种植规模、种植品质和种植效益全面提升。
藏粮于技 优种优种提品质
“多亏了农技部门帮忙,今年40亩糯稻卖了7万多元,纯收入3.8万元。”9月18日,田店镇畅马村下钮湾67岁的杨水生盘算今年种糯稻收入,心满意足。
今年插秧时,遇上低温阴雨天气,水稻生长受到影响,但好在他种的红糯一号比较耐低温,加上农技部门在虫情监测、施肥、打药等方面精心指导,亩产干谷仍达到1300斤左右,每斤卖到1.72元,比籼稻要高四五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经过多年种植,应城改变糯稻“百余品种打乱仗”的局面,重点推广种植红糯一号、珍珠糯等优质品种。
近年来,应城市农业技术部门牵手省农科院、华中农大、孝感市农科院等单位,自主选育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组合“蒲糯888(又名龙王糯81)”,今年5月通过国家审定;还从中国水稻所、省农科院等单位引进黑糯、紫糯、红糯等特异型糯稻品种3个,将从中筛选出营养价值高、米质好、产量高、综合抗性好的新品种。
种好,还得种好。
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应城以农业科技“五五”工程为抓手,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打造农业技术集成创新试验示范基地。应城糯稻通过省级地方标准审定,立起了糯稻的田间标准,产出的应城糯米,质地匀、色泽亮、糯性强、口感好,含有10多种微量元素,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8%以上,出酒率达51%以上,备受市场欢迎。
延链补链 优加优销增效益
走进湖北中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交售糯稻的货车、拖拉机排成了长龙。
收购的糯稻,烘干后进入加工车间,米壳分离、各尽其用。
“整米包装出售,碎米加工成糯米粉,稻壳加工成粉卖给饲料企业,吃干榨尽。”在公司产品展厅里,湖北中磐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登洲指着琳琅满目的产品介绍,中磐品牌与“应城糯米”区域品牌共建共享,产品畅销全国。
湖北中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已建成年产20万吨全自动稻谷生产线、两条年产10万吨小包装全自动精米生产线。三期项目正在建设,新增年产15万吨糯米粉生产线,提升应急粮日烘干能力2400吨,进一步壮大深加工规模,延长做精产业链。
该公司坚持联农带农,采取磐农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整村推进订单服务等模式,为农户提供从种子到收购全产业链服务,带动应城数千农户种植水稻5万多亩,共享增值效益。
近年来,应城构建“区域公共品牌+龙头企业品牌”联动机制,支持湖北中磐、汉谷农业等企业实施质量提升、标准引领、品牌创建工程;探索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电商物流一体化经营”模式,吸引绍兴黄酒、湖北中磐等企业与5000多户农户延长糯稻产业链,共享产业效益,并搭建“互联网+电商云平台”,打通应城糯米从田间到餐桌的直供体系,助农亩平增收300元至500元。
目前,应城有20多家规模糯稻加工企业,年加工销售糯米、糯米粉等产品2.2万吨,总产值达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