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张燃 黎波
神农架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2022年3月,神农架被省农业农村厅纳入“湖北省茶叶主产区”。
9月初,神农架茶产业发展培训班在木鱼镇举行,近百名种茶、制茶技术人员和茶企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话神农架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探班”发现,一场茶产业回归“原始野味”的改革正在进行。
茶园变“野”:
花树茶草和谐共生
9月6日,几名学员来到木鱼镇青天村青天袍生态茶园,只见工人正修剪茶树。
四五寸长、嫩绿嫩绿的茶树枝叶被剪落在地,和一尺来高的杂草融合在一起。
看到此景,不少学员充满疑惑:“这么好的茶叶,咋都剪到地上?”“这么深的草,咋不清理?”
面对大家的提问,茶园负责人林廷洪一一回答:“枝叶明年就会腐烂,是很好的有机肥。”“茶树下面有草,才是它本来的生长环境。”
林廷洪说,在他的记忆里,茶树长在山上,与周围的花草树木和谐共生。
怀着让茶树回归原始生长环境的想法,5年前,林廷洪开始在茶园里栽树、养花、种草,“只有草长到半米高以上,才会请人工清除。”
行走在茶园里,不时能看到两三丈高的树木,如珙桐、桂花、红豆杉等。
“这片茶园共108亩,栽种乔木800多棵。”林廷洪说,他要让茶园回归原始“野味”,形成树木、灌木(茶树)、草的立体化分布,从而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
为了种出原生态的茶树,林廷洪的茶园从不使用农药,肥料只使用有机茶专用肥和农家肥。为此,他还建了两个发酵池,专门沤制农家肥。
茶园变野了,茶叶的产量自然降低。“高峰时,茶园每年产干茶2500斤,现在每年只产1700斤。”林廷洪说,虽然产量下降,但他家的茶味道更醇厚,绿茶的均价从200元每斤增至250元每斤,红茶的均价从300元每斤增至500元每斤,总收入基本持平。
神农架有茶园1万余亩。今年,《神农架林区自然生态保护和统筹发展规划》出台,对茶园面积作出严格规定。
“神农架坚决不再新增茶园面积。”神农架林区发改委副主任喻杰表示,目前神农架已出台具体措施,一是对部分茶园实施“退茶还林”,二是将部分茶园改造成原生态茶园。
“别人走精细化,我们走生态化。”神农架炎帝奇峰茶业集团负责人杨明华说,公司已出台茶园生态化改造计划,通过花木补植等办法,合计改造茶园3000亩。
喻杰介绍,目前,神农架已由林区野生茶树保护协会牵头,聘请园林设计专家参与,做好顶层设计,引导茶园进行生态化改造。
茶叶变色:
由绿转向“红+白”
9月16日,神农架秋高气爽。走进神农架裕升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一个个整齐排列的竹筛内,晒满了新鲜采摘的茶叶。
“茶叶正在晒日光浴呢!”公司负责人涂新兵说,眼下神农架的温度不高、阳光不烈,正好适合做白茶。
神农架裕升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底,主要从事白茶的加工、销售。公司年均生产加工有机白茶30多吨,主要出口德国、法国、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年产值近1000万元。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叶是白茶。”涂新兵说,人类祖先发现茶叶饮用价值后,就把鲜嫩的茶叶自然晾青、晾干,形成了最早的白茶。
涂新兵介绍,在民间,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可以在常温下长期存放,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竞争力。
多年来,神农架茶以绿茶为主,但面临着品牌知名度不高、产销量不佳等窘境。
神农架林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青冬说,神农架茶叶大多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深山密林,终年云雾缭绕,因此汤浓味纯,香气馥郁,非常适合加工白茶和红茶。
今年3月,神农架林区邀请国内知名茶业专家,对神农架有机白茶进行品质鉴定,一致认为神农架环境优越,白茶、红茶加工工艺成熟,产品品质优异。
本次茶产业发展培训班上,神农架主要茶叶生产企业均表示,将把产品类别重点转向红茶和白茶。
杨明华认为,神农架茶业发展有两大弊端,一是种植面积仅1万余亩,无法发挥规模优势;二是春茶上市晚,无法享受“明前茶”的价格优势。“发展白茶和红茶,巧妙地绕开了这些不利因素。”杨明华说,目前公司正对标福鼎白茶,制定出详细的白茶发展规划,逐步加大红茶、白茶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