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周莹
白露过后,正值秋种的关键时节。
9月15日,在潜江竹根滩镇竹兴合作社“潜江大豆—乐事马铃薯”种植基地,成方连片的田地里机声隆隆,数台播种机往来穿梭,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仅10分钟,一台大型播种机就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播种、铺设贴片式滴灌等工序,轻松播完一亩地。
竹兴合作社负责人陈凤平承包的这块地,是经过“拆零并整”后,将多处零散块田并成了6800亩的一块大田,有效耕作面积增加了近400亩。
“小田并大田”,是竹根滩镇进行的一项探索。
竹根滩镇是一个农业乡镇,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土地流转空间较大。而事实上,经营主体需要集中连片的土地,农户又找不到合适的经营主体进行土地流转。
看到这一问题,镇委书记孙志刚决定干一件大事,将该镇的土地尽可能地集并起来,让“小田并大田”。
孙志刚和镇里干部先后走进沙街村、杨林洲村、康岭村、美丽村等10个村,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走访群众,调查了解土地经营结构、种植模式,以及村民意愿。
另一方面,镇里积极引进大中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他们到竹根滩镇流转土地建基地。
经过一年多努力,全镇8.2万亩耕地中,4.96万亩实现流转,流转率达60.5%,1800户村民自愿将田块交由镇里统一流转。
目前,23家大中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发展“大豆+蔬菜”“大豆+马铃薯”“大豆+半夏”“大豆+蔬菜+小麦”等套作、轮作模式。
土地集并后,十分利于机械化作业,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采用新型旋耕施肥播种机,基地6800亩地一周就能完成播种。”竹兴合作社负责人陈凤平算了一笔账,以往秋种人工半机械化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整体播种,耽误农时,如今全机械化作业一步到位只需要一周时间,同时做到精量播种、定量施肥,提高了种子和化肥的利用率。“一年下来,种子、化肥、农药的成本可节约10万元。”
企业获利,农民增收。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农民每年可增收6000元至26000元。村委会负责为签约的农业主体提供相应服务,获取一定服务费,去年杨林洲、王拐、沙街等村村集体收益均超过4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