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郭孝明
9月6日傍晚,潜江市广华寺街道居民何东立下班驱车回城区的家,行至周矶管理区时,他惊喜地发现,封闭改造将近一年的东荆河大桥恢复通车了。如此一来,他每天上下班可节约20多分钟。
东荆河大桥是连接潜江东西区域的主要通道,于1969年建造,承载了许多潜江人的回忆。
历经50载风雨,东荆河大桥“伤病缠身”,是“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是“长痛不如短痛”拆除重建?
经过近三年争论,最终尘埃落定,采取“建新桥、保旧桥”的方案。
“此方案较为复杂,且费用较高,但为了群众心中的那一抹记忆,我们觉得值。”潜江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杨娜说。
“服役”54年伤病缠身
东荆河大桥是潜江市第一座跨河大桥,是连接城区和周矶管理区等乡镇的重要通道,也是该市最繁忙的交通通道之一。
许多潜江人对东荆河大桥有着别样的感情。今年30岁的市民王涛说,小时候父亲常常骑着自行车带他在桥上“兜风”,尤其是桥头堡的三面红旗庄严醒目。
大桥两侧的林荫公路是汉沙公路,当年栽种的梧桐树依旧郁郁葱葱,去年这条路连同东荆河大桥被市民一致评为“潜江最美公路”。
然而,经过岁月洗礼,东荆河大桥“身体”开始出现状况,从1999年起,先后经历过两次大规模“手术”和无数次“小手术”。
潜江市公路部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大桥,每年给它体检,定期请桥梁专家为它“把脉”。
2021年12月,专业评定机构对东荆河大桥进行了检测,引桥部分被评定为最危险的五类危桥。考虑到当时的实际通车需求,桥梁两侧设置临时限高设施,只允许小型车辆通行。
除了存在安全隐患,大桥也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速度。
潜江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建设科科长孙毅介绍,按照当时的交通流量及道路状况,大桥设计为双向两车道,而现阶段大桥的东西两端接线均为双向六车道,形成“宽路窄桥”的交通瓶颈,每逢上下班高峰,堵车十分严重。
近年来,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群众要求改进东荆河大桥通行条件的呼声与日俱增,服役54年的东荆河大桥改造迫在眉睫。
“建新保旧”赢民心
继续维修加固,还是拆除重建?这成了摆在潜江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潜江市委、市政府认为,一要看群众的意见,二要看政府财力。
去年初,三套备选方案出炉——
第一套方案是原位重建。此方案综合效益最佳,弊端是新建大桥的周期较长,中断交通时间过长,市民往返园林、周矶方向需绕行15公里,交通出行极为不便。
第二套方案是老桥加宽。即,在老桥旁边拼宽一座桥,由于老桥荷载等级较低且与东荆河大堤平交,加宽部分与老桥存在较大高差而形成“阴阳桥”,视觉感不好。
第三套方案是保旧建新。保留老桥,在下游重建一座新桥,此方案经济成本最高。
东荆河大桥即将改造的消息,一下子在潜江市民中炸开了锅。在民意调查问卷上,市民们认真地填写着自己的想法。
多数群众认为,东荆河大桥是见证潜江发展的地标,接线两侧的梧桐树形成的林荫大道,也承载了几代人的乡愁记忆,希望能够保留。
田家炳实验小学四(11)班学生宋梓玥,曾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写道:潜江有一座很美很美的桥——东荆河大桥,上下桥路边立着一棵棵梧桐树……我希望它在重获新生的同时也能延续以前的美好。
这条代表潜江市民心声的建议引起了高度重视。经反复研讨,潜江市委、市政府认为,随着潜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的步伐加快,需要一座双向多车道的新桥缓解交通压力。第三套方案虽然投入最高,但最符合民意。
据了解,此方案将耗资7亿多元。
新旧大桥加快建设
去年10月,保旧建新整体方案敲定:一方面改造老东荆河大桥,另一方面在老桥下游110米处建一座新桥。老桥先维修作为过渡期使用,后期转变为人行景观桥。
一个月后,老东荆河大桥启动改造,项目工期一年。施工人员夜以继日赶工期,主线工程于今年9月5日全部完成,比原计划恢复交通提前了两个月。
每天傍晚时分,市民们吃过晚饭,三三两两来到桥头堡公园散步。细心的市民发现,改造后的老桥,几乎保留了原貌。
“桥梁改造过程中,桥头堡公园、桥头三面红旗等标志性建筑,都刻意保留着。”孙毅说。
对新桥的建设,市民也十分关注。时常有市民拨打市长热线,询问新桥建设情况。
其实早在今年初,潜江市已将新建东荆河大桥事宜纳入工作计划并加快推进。
今年10月底,新东荆河大桥计划将启动施工,计划建设期为三年,由潜江市交投集团投资建设。新桥全长2671米,宽38米,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现已完成立项、工可、初步设计,目前正在进行征地拆迁、管线迁改及前期手续办理工作。
大桥设计独出心裁,建成后,白天看到的是大写的人字造型,雄伟挺拔、直插蓝天,体现了潜江人的人才自信和文化自信;夜间看到的是一个A字造型,流光溢彩、划破夜空,象征着潜江人民安居乐业和国泰民安。
杨娜说,新建东荆河大桥将有效解决园林城区至广华、周矶、高场等318国道沿线地区的交通绕行现象,促进江汉油田与地方一体化建设,实现潜江东西城区高效融合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