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徐星渺 陈海燕 鲁应红
“你看,这里需要修剪一下,这样果子才会长得更好。”
9月12日,十堰市郧阳区,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在茶店镇樱桃沟村的奇缘居家庭农场,黄桃和猕猴桃长势良好。一棵桃树旁,刘光彩放下手中的雨伞,跟农场负责人陈孝兵说着。
今年76岁的刘光彩,是国网湖北黄龙滩电厂的退休职工。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退休20多年,他自费学习农业种植技术,免费为山乡农民提供农技服务。
他说,自己从农村娃成长为国企职工,过上幸福的生活,都是共产党给的。如果不做出点事情,就对不起名字中的“光彩”二字。
不做医生当学生的“傻人”
虽已年过七旬,但身材瘦小的刘光彩精神矍铄。与人交谈,他总是笑眯眯的。
刘光彩出生于十堰市郧县(现郧阳区)青山镇青树沟村一个普通农家。1965年,他光荣入伍,成为部队卫生员。
1969年退役后,刘光彩参加工作,后转入黄龙滩电厂职工医院。这期间,踏实肯干爱钻研的刘光彩治好了不少患者的疑难杂症,受到医院和患者好评。
1997年,50岁的刘光彩响应单位“减员增效”号召,提前退休。
那时,医术精湛的刘光彩是个“香饽饽”,十堰城区几家医疗机构开出2000多元的月薪招募。刘光彩却选择自费到北京学习农业技术。
“那时,身边几乎所有人都说我‘傻’。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想通过学习改变家乡的面貌。”刘光彩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1998年,刘光彩奔赴北京一家果树研究所学习苗木繁殖技术。一年的学费是5000元,相当于他半年多的工资。
一年后,学成归来的刘光彩回到青山镇,成为一名“新农人”。2003年,他被十堰市科协聘用为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副会长,分管科技项目引进、科技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
不要专利只要苗的“聪明人”
本世纪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加紧建设。十堰作为核心水源地,保护生态、涵养水源的任务更重。如何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的同时,让农民收入不下降?
刘光彩通过实地调研走访,结合十堰地区气候、土壤,环境和广阔的山坡地资源优势,提出推广金银花种植的想法。
金银花根系发达,具有固沙固土、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十堰市科协将考察论证的任务交给刘光彩。
2005年,刘光彩又自掏腰包历时数月赴陕西、四川、河南、山东、湖南等地实地考察,目睹了金银花产业在当地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后,十堰市科协决定引进山东平邑的金银花品种,在郧县(现郧阳区)示范种植。
面对农户反映金银花“自然晾晒质量差、售价低”的问题,刘光彩在国网湖北黄龙滩电厂的支持下,研制出智能化、数字化的高温杀青机,实现20分钟湿花进、干花出。金银花高温速干技术填补了国内金银花干燥加工领域的空白。为了让这项技术和设备惠及更多农民,刘光彩还主动放弃申请发明专利。
2009年,刘光彩赴山东平邑县开展技术服务。服务结束后,刘光彩不收服务费,平邑县决定赠送1万多株优质金银花苗。回到十堰,刘光彩将这些金银花苗免费分发给农户种植。“这些金银花苗的价值可比服务费高多了。记得走的时候,平邑县一位领导夸我‘聪明’,‘会算账’。”刘光彩笑着说。
果农身边的“刘叔叔”
“没有刘叔叔,我的果园就不会有今天的规模。”在十堰市郧阳区茶店镇樱桃沟村奇缘居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陈孝兵对记者说。刘光彩不仅推荐果树新品种,还手把手地传授生态种植、果树修剪等实用技术,都是无偿提供服务。
如今,陈孝兵的家庭农场一年四季都能出果,加上民宿等生意,一年能挣20多万元,带动了数十名村民就业。
为了让农民兄弟挣更多钱,刘光彩引进优质果树品种,探索出高产树形、高密植栽培、绿色无公害管理等新技术,极大提高了果树种植的产量和品质。
在十堰市农富林果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阳光玫瑰”葡萄如一串串珍珠,挂在架子上。
“在刘叔叔的指导下,我们合作社的一亩‘阳光玫瑰’葡萄,能挣2万多元。”合作社负责人胡伟说。
如今,刘光彩的电话24小时开机,随时接受农民咨询。他一年300多天在田间地头,同时担任7个种植基地的技术顾问。
有人问他:“你兼职那么多,应该很有钱吧?”刘光彩回答:“我常年自己掏腰包印制各种农技资料免费发放给农民,贴钱开技术培训班,生怕别人学不到我的技术。我的人生目的不是自己要挣多少钱,而是帮助农民多挣钱。”
记者手记
不负“光彩”之名
□ 王际凯
从农村娃到老兵,从医生到农技专家,为农民提供免费服务,刘光彩的每一个脚印都写着“奉献”二字。
扎根山乡20余载,倒贴进去多少钱,他自己已算不清楚。
家人亲友的质疑,没有动摇他帮助乡亲“拔穷根”“多挣钱”的决心。
古稀之年依旧奋战在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增光、为绿水青山添彩,不负“光彩”之名。
用对党的无限感恩,对山乡的一片赤诚,刘光彩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