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7日

河床下切影响鱼儿翻坝,汉江兴隆枢纽投资2000万元——

为鱼儿新增173米“生命通道”

从观察窗口可见,鱼儿在生态鱼道畅游。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小小的在线监测屏幕上,几条白色鱼儿一闪而过。

“看,生态鱼道正在过鱼!”9月15日上午,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周辉兴奋地说。

数据显示,自今年9月兴隆水利枢纽鱼道改造完成以来,已有4万余尾汉江鱼从中游过。

兴隆水利枢纽鱼道改造项目,是在原有的生态鱼道入口处,新增173米“M”形鱼道,确保无论什么季节、什么水位,鱼儿都能顺利到上游产卵。

为何要延长鱼道?

兴隆水利枢纽于2013年启动运行,在建设过程中,为帮助鱼类绕过大坝,自由地洄游和产卵,专门修建了一条生态鱼道。

经过10年运转,大坝下游因泄水强烈冲刷,导致河床普遍下切,水位也相应下降。2020年,兴隆水利枢纽管理局工作人员发现,由于水位下降,特别是枯水期,生态鱼道的入口常常高出水面几十厘米,鱼儿无法游入。

兴隆水利枢纽管理局立即向省水利厅报告此事。省水利厅随即派出专家团队进行现场勘测。

“水情发生变化,生态鱼道需改造调整。”专家团队得出结论。

去年10月8日,投资2000万元的生态鱼道改造工程启动,将原有鱼道入口的28.7米降低至26.2米。

“别看高度差只有2.5米,却经过了精心设计。”周辉说,鱼儿洄游过程中,鱼道坡度不能太陡,专家反复讨论后,决定采用“M”路线,形成多个回路,最终与原有鱼道衔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新建的鱼道水流平缓,不时有鱼儿畅游其中。

周辉介绍,鱼道底部安装了水下高清摄像机、水下图像声呐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反映过鱼情况,比如鱼的种类、数量、长度等等。“我们正在机房安装100英寸液晶显示器,方便实时察看。”

此次改造,还优化了很多细节。如将鱼道中原有的横隔板改建成竖缝式隔板,更逼真模拟自然水流环境,激发鱼类的迁移本能;在鱼道中设置“L”形缓冲区,为鱼儿提供足够的栖息空间。

“经过半个月的监测,已经发现了几十个不同鱼类种群,包括稀有的野生赤眼鳟等。”周辉说。

--> 2023-09-17 河床下切影响鱼儿翻坝,汉江兴隆枢纽投资2000万元——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43190.html 1 为鱼儿新增173米“生命通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