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佩雯
“我眷恋声音的美好,执着表达的规范,也享受着工作的喜悦,我早已把自己和推普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46岁的彭江帆说。
彭江帆,武汉市新洲区教育局语委办主任,也是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赴港澳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今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她获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
9月15日,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她用字正腔圆、悦耳动听的普通话,讲述了21年来坚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一线,推进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提高市民语言文字素养做出的努力。
“说好普通话”的21年
彭江帆从小就对语文学科感兴趣,尤其喜欢阅读和朗诵优美的文章,从原武汉市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她留校担任汉语言文学教师。
1996年,彭江帆受学校指派,参加了省第三期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班学习。老师的授课让她进一步认识到写规范字、说普通话的重要性。培训期间,她夜以继日地练习,结业时顺利取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质,从此走上了语言文字推广工作的道路。
2001年,彭江帆调动到新洲区教师培训中心,这时的她已经成为一名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拥有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在普通话专职教师的岗位上,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全区教师主讲语言应用能力课。她先后担任区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区语委办主任,在她的带领下,新洲区目前已创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1所、省级示范校6所、市级示范校30所,全区公办学校全面完成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
“我不单单是语委的工作人员,还是普通话测试员。”在自己热爱的语言文字工作中,彭江帆将业务专长和管理工作相结合,21年来,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普通话推广普及和语言文化活动,为他们做培训辅导,参与培训测试数万人。
十里八村的老乡赶来上“夜校”
彭江帆是教育部“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专项计划师资培训”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线示范培训项目的特聘教师,多次参与对四川、云南、青海等地少数民族教师的培训工作。深入乡村基层的培训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大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普通话推广力度的重要意义。“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技术、资金、产业及思想观念上的扶持,同时也需要语言的顺畅沟通,单一的地方语言显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彭江帆说。
2020年,彭江帆跟随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一行赴恩施洞下槽村进行普通话培训,这段经历让她记忆尤深。彭江帆回忆,团队讲师们由实例、故事的生动讲述,逐步深入到“推普”对于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意义,结合日常生活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普通话走进村民的心里。
彭江帆介绍,当地有油茶、灯戏等地方特色,因说不好普通话,商品不易推销出去,游客也难以走进来,给乡村振兴工作带来极大障碍。根据课程安排,团队在课程内容中加入了直播带货的环节,讲授有关用语的使用,因地制宜的课程受到了老乡们的热烈欢迎。当地村民居住地较为分散,白天要劳动,课程只能安排在晚上,但上课时,老乡们从十里八村赶来,连70多岁的老太太都听得聚精会神,这让彭江帆感受到乡亲们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
彭江帆至今仍记得,恩施大山深处的课堂上,男女老少目光炯炯的样子。如今,人们自觉运用普通话的意识不断增强,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加。“通过强化语言文字能力的载体作用,助推乡风文明、经济发展、产业兴旺,相信普通话能架起坚实的沟通桥梁,给乡村振兴增添动力。”彭江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