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剑军 通讯员 汪龙 陈鹏
9月4日下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驱车从钟祥城区出发,沿着山路行驶一个多小时后,进入大洪山南麓的客店镇赵泉河村地界,再从村部前往水没坪,最后十几里的盘山路全是碎石路,车子摇摇晃晃跑了四五十分钟后,顿有平畴沃野、豁然开朗之感。
路两旁的玉米地里,一个农人不慌不忙地捡拾着玉米秆。一处民居门口,78岁的老汉李少华坐在小板凳上,掰扯着去粒后的玉米棒。
在一个由卵石和木头堆砌成的高大牌坊前,“中国传统村落水没坪”几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旁边挂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的牌匾。资料显示:水没坪是由绝壁合围的溶蚀三角形盆地,是国家4A级黄仙洞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约300亩,常住居民20户。村民主要靠旅游接待、高山雾茶及食用菌种植等特色产业为生。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从高处俯瞰,整个水没坪盆地底部平坦,有山泉贯流,汇成三塘净水,水边为天然草地和花卉景观。村落四周青山屏障,与世隔绝,宛若桃源仙境。古朴的夯土民居建筑沿坪地东侧山麓一线分布,或三五呈组团或独栋零散分布,掩映于自然山林之间。
村民杨德全家住的是四合院式百年老宅,为生土夯筑、悬山瓦顶的古朴山地民居,部分墙壁上为稻壳加黄泥巴黏土所筑。院内晒着刚收获的花生。“村里地少,我到黄仙洞后洞口开了一亩多田的荒,收了几十斤花生。”60岁的杨德全笑呵呵地说。
68岁的村民杨大海家住的也是百年老宅,进去是一个四合天井民居院落,房屋有许多修葺加固的痕迹,屋内冰柜、电视机等电器俱全。
在村口,有一溜古色古香的休闲木屋,名为“水墨人家”,38岁的村民杨志勇经营多年。“疫情之前这里可热闹了,几乎天天爆满,一天可接10桌团餐,每天流水四五千元。”他说。
杨志勇还把记者带到附近山脚下的银杏林,据说这里有300多棵银杏,包括42棵千年古银杏。“每到春天,满山杜鹃盛开,秋天银杏一片金黄,好看得很呢!”杨志勇说,几年前武汉一所高校老师带着十几名学生到这儿写生,待了一周。
水没坪盆地南侧,十几个村民正在茶园里除草。“茶园生产的是有机茶,不准施化肥、打农药。”一位村民介绍,这片茶园有100多亩,由客店镇廖姓老板承包,村民们每隔一个多月就要帮他除草,工钱每天120元,每次要搞六七天。
傍晚,走进养蜂大户王学军家时,他和妻子正吃晚饭。“我养中华中蜂40多年了,高峰时养200多箱,这两年蜂蜜市场鱼龙混杂,正宗土蜂蜜卖不出价钱,还剩100多箱,年收入在5万元上下。”59岁的王学军说,他家还种了5亩水稻和一些袋料香菇。
赵泉河,位于钟祥、京山、随州三地交界处,现有222户812人,总面积31平方公里,不仅拥有黄仙洞、罗汉洞、孟斯洞、雷打石等多处知名景点,还曾是贺龙、陶铸、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和100多位开国将军战斗过的地方。上世纪30年代,贺龙率领红三军多次经过赵泉河一带,并在罗汉洞留宿。当年,赵泉河村家家户户住过红军,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
史料显示,赵泉河村革命遗址众多。“慢镇客店”打造的“十慢”中,就有“四慢”与赵泉河密不可分,即清平乐露营帐外把歌欢、黄仙洞里天地宽、传统村落把密探、革命薪火代代传。
近年来,赵泉河村大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改造大洪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创建清平乐露营地,串联黄仙洞景区、水没坪古村落共同形成赵泉河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带动周边数十户农家乐增收,跻身“湖北省旅游名村”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