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2日

加快“五力”驱动 再造“轻纺名城”

□ 湖北省社科联“中国调查”课题组

编者按

由省社科联组织开展的2023年社科专家市县行活动第四场调研深入荆州市,调研组围绕“江汉平原纺织服装承接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进行深入调研,对荆州纺织服装产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荆州纺织服装产业历史悠久,沙市曾是全国五大“轻纺名城”之一。近年来,荆州高度重视纺织产业发展,已形成婴童装、苎麻、印染和针织为代表的“三特一新”特色产业。课题组调研认为:荆州要抢抓沿海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机遇,打造江汉平原高质量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再造荆州“轻纺名城”,成为我省加快建设纺织服装强省的战略支点。具体可以从增强企业生存力、提升企业适应力、增添印染新能力、打造品牌竞争力、提高产业承接精准力“五力”入手。

增强企业生存力

重视人才的培育与引进。确保一线工人用工需求的稳定性,一是优化用工制度,从薪资、奖金、小孩入学托管、灵活用工方式等方面增强对本地和外地员工的吸引力;二是与省内外技工学校签订产教同盟、技能工人合作培养等方式引进年轻劳动力,解决本地区年轻人就业意愿不足的问题;三是与高职院校开展新技能培训,打通员工晋升渠道;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认同感和归属感。高度重视设计师的培养,打造设计师名师工程,通过在武汉等时尚前沿城市设立离岸设计师中心、共享设计师品牌等方式解决本地设计师不足和引进难的问题。重视企业高管和传承人的培养,以锻造百年老字号的精神传承、培育企业高管及接班人等方式推动薪火相传。

加强国内外的抢单能力。订单多寡是企业适应外部市场的晴雨表。现在不仅面临着国内纺织服装发达地区的抢单,而且面临着东南亚的抢单。只有围绕国内外用户需求,积极参加国际性展会,调动海内外一切资源,建设面向国内国际的抢单工程,才能增强企业适应力。同时,不能忽略区域内订单,要多层面组织供需对接会,促进本地纺织企业、印染企业、服装企业、平台企业之间的订单协同。

落实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视研发,通过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支撑的模式加快建设一批集产品研发、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为一体的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成立棉花育种与生产技术、印染技术、面辅料研发、服装设计、数字化管理的产业生态研究院,为纺织服装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原料、技术和管理支撑,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牵线搭桥作用,推动一批先进的棉花生产技术、绿色生产加工技术、数字化技术、服装设计技术、数智化物流信息系统在荆州落地,打通科技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创新融资方法,比如将应收账款做保理、以销售合同做担保、龙头企业牵头做上下游的供应链融资等,以解决纺织服装企业资金的供给问题。

提升企业适应力

总结推广有效的商业模式。荆州的红叶、浩宇等企业在应对危机、升级转型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成功经验,其核心就是适时进行商业模式转型。从小作坊向加工型品牌工厂演进,从一种品类向多品类演进,从OEM到ODM,从自创品牌到品牌管理,从线下到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及国内外市场之间的相互切换,这些可贵的经验需要系统总结和推广,帮助其他企业更快走出低谷,稳健发展。

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和棉花种植布局。加快农业、工业、建筑业、医疗等和纺织服装产业相结合,开发渔网、人造革基布、帆布等产业用纺织品,实现可持续发展。赋能文化旅游和汽车产业,促进文旅用品、汽车内饰与纺织服装产业相结合,拓宽产业边界,实现荆州五大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根据江汉平原土壤潮湿、种植棉花病虫多等特点,加快棉花育种,提升棉纤维主体长度品质,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一是健壮产业链,二是解决出口企业受限的问题。

重视行业数据库的建设。数据是未来纺织服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快建设纺织服装产业人员数据库,对工人、技术人员、设计师等要精准画像,实现人员与岗位实时匹配,增强灵活用工能力。要加快建设婴童装人体数据库,为形成中国童谷提供数据支撑。

重视海外物流仓或云仓建设。纺织服装类产品同质化程度高,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除了品质和成本,最关键的就是海外交付时效和交付品质。江汉平原纺织服装产品出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提升海外物流交付时效和交付品质。以SHEIN为例,其模式的成功除了中国制造的品质和成本优势,更关键在于其柔性供应链的敏捷性,SHEIN的物流供应链系统,除建有国内中心仓,还有沙特、意大利、迪拜等6个海外中转仓及比利时等270个海外区域云仓,满足了海外交付及退换货需求。

增添印染新能力

加快完善生态印染产业链。完善印染产业生态链,形成“草灌乔”印染行业矩阵,营造大中小融通、上下游协同的产业生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已有的荆州纺织印染循环经济产业园,坚持印染产品与当地优势资源、市场环境及产业基础相适应,进一步优化印染产业布局,形成导向精准、产品结构配套、专业优势互补、业务合作协调的印染产业发展“生态圈”。比如,政府可每月举行一次面辅料对接会,印染企业精准对接服装企业需求,合理调整和引入新的印染工艺,或者引入印染龙头企业,对形成的稳健本地供应链给予奖励。

实现印染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印染产业要从产业结构布局、运营体系搭建、标准计量监测、政策机制扶持等方面进行系统筹划,使得印染产品从设计、研发到生产、流通,生产链各环节的环境成本更加合理。加快实现中水回用、余热回收、生物酶前处理、无水少水印染、数码印花等相关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领先企业的引进,按照科学规律、市场规律,稳步推进印染产业链各环节的绿色发展。

打造品牌竞争力

建设企业高品质品牌。品牌建设,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知名度,而且可以大大提升产品附加值。意大利的米兰成衣品牌就是如此。荆州服装企业需要积极参加国内外的时装周,提高品牌曝光率;注重品牌形象输出和品牌管理,讲好品牌故事,在品牌公关和广告投入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梯度品牌建设,既要有高品质的品牌,也要有接地气且老百姓消费得起的品牌。

打造地域品牌影响力。沙市作为“轻纺名城”,曾享誉全国。荆州与沙市合并后,荆州要扛起“轻纺名城”再造的历史责任,打造荆州地域品牌。比如印染品牌,向全国全球发声“要印染找荆州”;童装品牌,“每一个儿童都值得拥有一件荆州造”;苎麻品牌,“欧洲的苎麻面料来自荆州”。通过全媒体、华人商会、使领馆等打造地域品牌,提升荆州品牌全球影响力、记忆力和价值力。在地域品牌的打造过程中,要做强产业集群,强化地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协同推进以及与荆楚文化的交融。

提高产业承接精准力

摸排家底。进一步厘清荆州机织面料和针织面料企业的生产品种及产能,明晰纱染、针织印染、机织印染、印花、后整理企业的数量、产能、工艺、装备水平。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江汉平原、全省乃至中部地区服装企业对面料的需求种类、需求规模、采购周期,从而有的放矢优化面料产业结构、印染工艺和设备改进。

提高招商精准力。在充分摸排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面辅料品种的实际需要,精准招商相关面辅料企业和印染企业,满足各种复杂面料需求,从而丰富面辅料品种、降低去外地采购物流成本,形成中部面辅料中心。围绕印染高附加值的加工环节招商,加快引进无水少水印染、数码印花、生物酶前处理等领先企业,实现全链路增值。(执笔人:李闻一,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 2023-09-12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42425.html 1 加快“五力”驱动 再造“轻纺名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