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刘郸
9月9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随采访团来到嘉峪关市。
城市街头,垂柳依依,满眼是绿,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座地处西北荒漠戈壁的城市。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里也有个“东湖”!
走进嘉峪关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映入眼帘便是一座高达99米的气象塔,外形宛若从碧海中跃出的海豚。登塔鸟瞰市区:远处,皑皑祁连雪山群峰连绵;近处,东湖景区绿意盎然、湖光潋滟,三座湖泊恰似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城中,美不胜收。
与武汉东湖一样,嘉峪关东湖也被称为“加湿器”“城市绿肺”;不同的是,武汉东湖是天生丽质,拥有自然形成的湖光山水、园田林草。而嘉峪关东湖属于天生不足,湖泊、绿地、树木花草等都是无中生有、人造而成。
戈壁滩变身城市绿肺的过程充满艰辛,特别是园林绿化,十分不易。嘉峪关干旱少雨,年均自然降水量85.3毫米,蒸发量却是降雨量的25倍。地表多是石块、沙子,缺少种植用土。
作为稀缺资源,土壤和水资源都是嘉峪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嘉峪关人内筛当地砂石细土,外运异地淤积土壤,通过施肥、种植苜蓿等方式对土壤进行改良,极大提高土壤资源的利用率。在市区修建了12个人工湖,将自流的地表水汇集起来,淡季蓄水、旺季灌溉;同时在城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全部采用了滴灌、微喷等,节约、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种活一棵树,就跟养活一个孩子一样不容易。”该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建彬介绍,面对“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的严酷现实,70多年来,嘉峪关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将种树造绿作为重中之重,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惠民利民为民的德政工程,一代接一代地持续推进,才使得曾经荒芜的戈壁滩变得绿意盎然。
绿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嘉峪关市进一步对城市园林绿化进行提档升级,建成了以公共绿地为重点、城市人行道绿化为主干、城市公园为核心、环城绿化为依托的城市综合绿化体系。
2016年1月,嘉峪关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截至目前,嘉峪关市的城市公园已有大大小小15座,人均绿化面积达到28平方米,城市绿地覆盖率40.6%。
“发生沙尘暴的频次少了,危害程度也小了。”丁建彬作为土生土长的嘉峪关人,亲身感受着戈壁变绿洲带来的好处。
城市变绿变美,也让因“天下第一雄关”得名的嘉峪关有了新的吸引力。今年7月,2023年嘉峪关“一带一路”国际铁人三项长城戈壁挑战赛在东湖生态旅游景区举行,让世界看到了千年古城嘉峪关的无限风光与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