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0日

一曲“凤凰琴” 弦歌四十载

——记英山县父子岭小学校长郑建新

郑建新与学生们在一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申 摄)

扫码看视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黄璐 通讯员 童壁

巍巍大别山,悠悠“凤凰琴”。

1983年的一个清晨,英山县父子岭群山中,一面鲜艳的国旗飘扬在破旧的校舍上空,格外醒目,触发了作家刘醒龙的创作冲动。

这是《凤凰琴》的缘起。这部小说描写了一群山村小学民办教师艰苦的生活和朴素的情怀,成为曾经感动中国的时代记忆。

鲜为人知的是,在《凤凰琴》原型地,一位教师演绎了一曲现实版的“凤凰琴”。

1983年,20岁的郑建新考上村小学民办教师。在偏僻的山区小学,他一干就是40年。

40年坚守,他把简陋的乡村小学变成一所花园式学校。

40年坚守,他助力上千名农村孩子走出深山。

今年9月10日,是郑建新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教师节。

节日前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父子岭,近距离感受“坚守、大爱、奉献”的“凤凰琴”精神。

咬定青山的马尾松

父子岭乡位于罗田县和英山县交界处,下辖6个村,占地45平方公里,山多、田少。

郑建新出生在父子岭乡杨家坪村,1981年参加高考,以6分之差落榜。他不甘心,想复读,可家徒四壁,难以如愿。

1982年,19岁的郑建新跟着叔叔到新疆当建筑工,年底,因三哥结婚,他回到家中。

1983年正月,听说杨家坪村小学招民办教师,母亲让郑建新报名。他以语文、数学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民办教师的待遇主要由村里保障,年底才能兑现工资。郑建新一年工资280元,由于村里困难,只能给50元现金,剩下的打“白条”。

郑建新从无怨言。村小学有100多名学生,教师只有5人。他兼教语、数、体、音、美,成为优秀的全科教师。工作得到大家认可,1990年,郑建新成为杨家坪村小学校长。

2003年,由于撤乡并镇、布局调整,父子岭小学由原父子岭中学改建而成,成为片区6个行政村唯一一所小学,郑建新出任校长。

“要当好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郑建新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取得师范中专学历。

1992年8月,国家提出“关、转、招、辞、退”五字方针,加快解决民办教师问题。1997年,郑建新通过考试,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转公”后,不仅待遇有了保障,更重要的是,他有了系统内调动的机会。大家以为,郑建新肯定要走了。

但他却像一棵马尾松,咬定青山不松开。

不是没有诱惑。2001年,在深圳工作的外甥,开出5万元年薪聘请他管理企业,是他年收入的8倍,他没有动心。

不是没有机会。全县组织中心小学以上的校长竞聘上岗,他考试成绩靠前,可选择到城里学校担任校长,他却主动放弃。

前后放弃了5次进城的机会,有人说他傻,他说:“父子岭穷,留不住人。我若走了,别的教师怎么愿意扎根!”

40年时光荏苒,身高1米8的他,一直是父子岭小学最挺拔的身影。

“一个都不能少”

英山位于大别山南麓,春夏多雨,易发山洪。

陈家湾村干部周发元说,每次下暴雨,郑建新都会护送学生回家。过河时,郑老师先拄着拐棍来回走一遍,确认安全后,再将学生一个一个背过河,边走还边嘱咐:“眼睛看山别看水,要不会发晕。”

把孩子送过河,交到家长手上,郑建新才蹚河回校。

过河的桥早就修好了,郑建新却一直将孩子们的安全背负在身上,从未放下。

2008年腊月初八,突降大雪。他把教师分为几组,大家鞋缠布带,手拄拐棍,将学生安全送回家,等他们满身是雪回到学校时,已过晌午。

每天的大课间,郑建新都要给学生上几分钟安全课,“只有天天讲、时时讲、反复讲,才能讲到孩子们心里去。”

2004年,父子岭小学在全县率先实行二年级以上全寄宿制。从此,他当起孩子们的“校长爸爸”。

夏天,他为孩子们提前点好蚊香;冬天,他夜间巡查数次,帮孩子们掖好被角。有孩子生病了,他护送到卫生院,陪护在身边。

山里贫困家庭和单亲家庭多,稍有变故,孩子容易辍学。

学生小婷,父母离异,与奶奶相依为命。他想尽办法为孩子申请各项助学补贴,只要有时间就接到家中辅导学习。如今,小婷考上了大学,“没有郑校长当初的帮助,就不会有现在的我。”

学生小莲,母亲改嫁,父亲不愿让她上学。“只要你肯来上学,其他的不用管。”郑建新带着班主任经常上门探问,送去衣服文具,按照政策为她申请费用减免。现在,小莲已顺利升上初中。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副校长李朝臣介绍,只要是适龄儿童,哪怕身患残疾,父子岭小学都无条件接收,至今保持零辍学率和零安全事故。

农村娃有了好学堂

如今,每一个初见父子岭小学的人,都眼前一亮:花园式的校园整洁干净,教学楼高大挺拔,宿舍像栋小洋楼,操场上欢笑打闹的孩子,如草地上盛开的花朵。

20年前的父子岭小学却不是这样。当时,500多个学生从5所小学汇聚而来,教学用房捉襟见肘,还背负30多万元的债务。

郑建新没有退缩。

他带领大伙将校外一片乱石坡进行改造,一片近2亩的高标准茶园建起来了,每年可创收2万余元。

郑建新又开辟菜园,建起养猪场。从此,学校吃菜实现自给自足,还减少了学生的生活费支出。吃不完的猪肉可以出售,贴补学校开支。

为解决经费难题,郑建新拜访校友和乡贤,先后筹集资金600多万元,改善教学条件,建起全县最好的教师宿舍,一室一厅,电器齐全,可拎包入住。

要教好学生,关键是留住好老师。在他的感召下,一批优秀老师来到父子岭。

代课老师金利珍,丈夫患有尿毒症,自己也查出子宫癌。郑建新得知后,第一时间为其联系武汉医院做手术,为她申请生活困难补助,还时常去家中看望。金利珍在父子岭小学坚守17年,每次全县统考,她带的班级总是名列前茅。

11年前,张秋菊来到父子岭小学从事学前教育。农村孩子基础差,在郑建新的引导下,一节课她写两个课时的教案,让孩子们学懂学通。工作辛苦,她有两次都准备辞职,由于郑校长的挽留,她至今仍在父子岭小学任教。

郑建新还带领老师们打造适合山里孩子特点的教育模式,不仅注重文化课,还免费开展葫芦丝、书法、电脑等各种特色兴趣小组。

功夫不负有心人。20年来,父子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小升初入学率都是100%。全县小学教学质量评比中,父子岭小学不断晋位,2019年勇夺全县第一。

“独守红旗吾意间”

2014年,通过电影,郑建新第一次知道《凤凰琴》。观影途中,他数次落泪。

2020年8月,刘醒龙造访父子岭小学,揭晓这里就是小说中界岭小学的原型地,留下一首诗:“凤凰琴悠小界岭,天行者耀大别山,三十七年纷纷事,独守红旗吾意间。”

父子岭小学越来越有名。英山县将父子岭小学作为“凤凰琴”师德教育基地,组织全县教师前来轮训。

郑建新的心中却五味杂陈。“现在,前来参观的客人比学生还多。学生数量从建校时的几百,已经萎缩到几十,而且还在减少。”

城镇化大势所趋,许多村民都把孩子送进城读书。

“教育仍然是阻断代际贫困最有效的办法,乡村小学仍是部分农村孩子不得不面对的选择。”郑建新算了一笔账,如果进城读书,租房费、生活费加上损失的农活收入,一家要多支出两到三万元,对不少农村家庭来说,是不小的开支。

今年,黄冈全域推进教联体改革。郑建新带队逐户走访,根据多数家长意见,县里决定保留父子岭小学这个教学点,但只设学前班和二年级,学生加起来仅19人。

“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嘴巴宽。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又是一年开学季。9月4日下午,父子岭小学25岁的陈珍老师,带领二年级6个学生,进行分角色阅读。寂静了两个月的校园,又传来琅琅读书声。

“叮铃铃……”下午4点多,伴着下课铃声,学生们纷纷从教学楼走出来,排队依次上校车,与老师挥手再见。

顿时间,空旷的校园格外寂静,只留下老师的身影。

“不习惯。”郑建新摆摆手说,以前孩子多,都在学校寄宿,整个学校充满了欢声笑语,很是热闹。

如今,环境越来越好,孩子却越来越少。“不知道教学点还能坚持多久。”

“但是,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凤凰琴’精神都将继续传承下去。”郑建新说。

秋风中,校园上空的红旗,猎猎作响,仿佛在回应他的话语。

--> 2023-09-10 ——记英山县父子岭小学校长郑建新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42206.html 1 一曲“凤凰琴” 弦歌四十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