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沈芙萱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9月7日,2023年省直机关中层干部家庭助廉宣讲会在汉举行,400余名省直机关中层干部及其家属汇聚一堂,共话家庭助廉。
清廉家风代代传
父亲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夫妻俩疫情期间战斗在一线,儿子在工作岗位施展着科技报国的抱负。
宣讲会上,来自湖北省商务厅的干部方红,讲述了清廉家风的传承故事。
方红的父亲是一名志愿军老战士,曾任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指挥所作战领航员。在方红的记忆中,父亲就是廉洁奉公的楷模。
“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父亲任县经委副主任,经常为企业跑项目、申请指标。企业负责人为了感谢他,会送一些钱物、土特产到家里来,结果全都被父亲拒之门外。”方红说,那时乡下亲戚进城,父亲总是让家人热情招待,但当他们提出“批条子”时,父亲一概拒绝,“亲戚们抱怨父亲太讲原则,他们哪里知道,我们姐弟上学、工作,父亲从没有向组织开过一次口。”
一人不廉,全家不圆。
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清廉作风在方红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她的小家庭也一直坚守着清廉俭朴的信念。
方红的爱人长期在纪检、审计、巡察岗位工作,战斗在反腐一线。2020年初疫情发生后,方红和爱人就近下沉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出钱出力帮助困难群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坚信,在这场接力跑中,我家的红色家风,必将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方红说。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
战争年代,面对党中央的求援,他慷慨解囊;和平时期,面对子女“安排工作”的请求,他一口回绝……他是开国大将徐海东。
宣讲会上,来自孝感市大悟县徐海东大将及亲属烈士纪念馆的讲解员周蓓,讲述了将军的感人故事。
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7000余人的队伍缺钱少物。得知此事,徐海东的部队只留下2000大洋,将剩下的5000大洋全部送交中央红军。他说:“我们就是不吃不穿,也要支援中央。”
徐海东对党无比慷慨,对子女却十分“吝啬”。
新中国成立后,徐海东的大女儿徐文金第一次走出大山,见到了阔别23年的父亲。面对女儿“安排工作”的请求,徐海东没有应允,只是说:“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徐家虽然有73位亲人为革命牺牲,但是徐家的子女不能因此向政府提要求、添麻烦。”徐文金谨记父亲的教导,一辈子扎根农村。
“对党无比的忠心,身为父亲,从不允许子女借自己的功劳去谋求任何特殊。这,就是‘虎将军’的家国情。”周蓓说。
廉洁护航万事兴
妻贤夫祸少,家和万事兴。
“今天和谁一起吃饭?在哪里?什么时间回来?”每当丈夫有饭局时,刘颖总会多这几句嘴,为的就是提醒和监督丈夫要时刻守牢廉洁底线。
刘颖是襄阳市襄城区政府办的一名普通干部,爱人李楠在神农架林区工作,是一名纪委监委干部。宣讲会上,刘颖讲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家庭中,刘颖扮演了两个角色,一个是“贤内助”,一个是“监督员”。
刘颖说,作为人民的公仆,公正无私、清正廉洁是家庭的“必修课”,监督提醒更多是在工作之外。
平时,刘颖经常与爱人分享警示教育片。
“落马入狱的干部发人深省的忏悔、家属茫然无措的神情、孩子不明真相的期盼……凡是有这些内容的文章、视频,我都会分享给先生。他常调侃我说‘你才适合在纪委工作呢’。”刘颖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相信,通过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努力,一定能够使我们的家庭成为远离腐败的洁净港湾。”
清廉家风,如春风化雨。
“每次走进妈妈的工作室,震撼我的不是荣誉墙,而是200多本手写账本。”宣讲会上,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英子姐姐”刘发英的儿媳张婉彬说,婆婆从1991年参加工作就开始助学,账本虽然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但每一笔爱心款的来龙去脉都清清楚楚。
32年助学,刘发英始终坚持“不从善款中提取一分钱,全部足额发放给困难学生”的原则。张婉彬说:“妈妈常说,要对得起爱心人士的信任,就是因为这份信任,才能在这么多年里,结识2000多名爱心人士,募集善款3200多万元,帮4800多名贫困学生圆上学梦。”
“这场宣讲会给我的启发很大,未来我一定严于律己,当好‘监督员’,时刻提醒家人严守纪律底线,守护家庭平安和幸福。”宣讲会结束后,一位干部家属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