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承梁
阅读提要
必须完整准确理解和把握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科学内涵,在藉由生态文明制度及其体系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根本保障的同时,更加注重市场和社会的内生动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其中之一就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同时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必须完整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关系的科学内涵,在藉由生态文明制度及其体系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根本保障的同时,更加注重市场和社会的内生动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
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提供根本保障
制度和法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等等,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那就是我们必须从制度和顶层设计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体制机制的创新。我们党更好领导人民进行建设生态文明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必须通过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我们改变唯GDP论英雄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各项指标,如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科学完备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确立了生态文明的宪法地位,为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提供了宪法指引。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环境保护法修订案,既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又明确了环境经济政策,为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关系提供了法律范式。面向未来,要加快生态立法,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的立法方式,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立法更好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落实环境执法,更加注重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落实;强化环境司法,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诉讼中取证难、环境权益维护难等现实问题。
持续完善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两个具有纲领性质的文件。正是基于一系列诸如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和节约制度等的科学探索和逐步实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全方位、立体化、全流域、全过程的总特征,极大增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以内生机制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态产业是确保建设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社会文明的经济基础和根本要素,也与党中央确立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具有的内在逻辑相一致。与此同时,绿色技术创新是引领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坚定不移通过形成市场机制、社会机制为统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科学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经济学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些重要思想科学阐释了良好生态的自然资本属性,特别是把生态环境要素纳入生产力范畴进行战略性考量,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换言之,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也要看到,我国在坚决打赢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过程中,一些方式方法仍然以行政手段为主,以市场内生机制为动力的生态产业市场、绿色低碳技术市场尚需下大力气培育。要更加善于在统筹把握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双重逻辑中,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赢之路。
将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体制不健全有关,原因之一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人权益不落实。”这一重要论述是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关系的深刻诠释。一方面,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另一方面,自然资源产权确权以后,通过合理定价反映自然资源的真实成本,市场就能够在生态环境资源的配置中起到决定作用。这一决定作用,一是能够主要通过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反映产品市场价格;二是资源性产品能够体现生态系统所能够体现的生态价值。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将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其导向意义十分明显。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中建设现代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这其中,产业体系、物质生产、物质文明是基础。当今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新五化”高度融合,绿色科学技术和绿色产业蓬勃兴起,必须不断夯实现代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基础,以市场内生动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生态文明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总成效,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正确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要坚持法治保障和市场机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机制、法治供给机制,更好总结好、运用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中央环保督察”的基本经验和胜利法宝;又要下决心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重心逐步转向依靠科学技术创新的轨道上来,更加注重创新理念引领,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更加注重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在牢牢把握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辩证关系中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创造绿色低碳新业态。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