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社科联“中国调查”课题组
编者按
由省社科联组织开展的2023年社科专家市县行活动第二场调研深入黄冈,围绕“数字化赋能白莲河水库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全面发展”,为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建言献策,助推白莲河示范区向白莲“智慧示范区”转型。
省委、省政府编制实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着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白莲河示范区以白莲河水库流域为试点,在流域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和生态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推动跨区域、跨部门和跨层级的协同联动,流域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必须注意到,受限于多部门参与的碎片化、分散化状况,流域治理在诸多方面还存在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治理能力和水平仍有待提升。
回顾白莲河水库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历程,数字化赋能流域综合治理有利于提升全局性决策、整体性协调、功能性整合、效益化彰显,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水环境治理的未来趋势,需要高度重视,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全力推进。
流域治理是
治水事业的必然要求
由于流域范围大、涉及面广,岸线逶迤绵长,弯道繁多,湖汊密布,长期缺乏规范管理,早年白莲河水库周边大兴土木建筑,植被破坏严重,乡镇居民生活污水、工农业污水等常年向水库大量排放,导致白莲河水库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随后,白莲河水库进行综合治理工程,拆除东西干渠小水电站,清除库区水葫芦,清理退出全域水产养殖业,收回白莲河水面管辖权,通过除险加固、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源保护和棚户区改造等系列工程项目,白莲河水库生态环境迅速得到改善。
流域性是江河湖泊最根本、最鲜明的特性。白莲河水库流域面积广、支流杂多,治理难度大。调研发现,白莲河水库上游中小河流山洪风险大,水库塘堰安全风险高,防洪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不健全,畜禽及水产养殖不规范,石材产业环保设施建设不完善,水污染防治有待提升。乡镇居民生活污水、工农业污水基本上都直接排入支流并最终汇入水库,极大地对冲了白莲河水库的综合治理。单个库区管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库区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和生态安全等问题,需要从流域视角,着力推进跨行政区域的全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全面发展。
从库区管理到流域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是从根本上改善库区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和生态安全等问题的必然要求。河湖长制在白莲河落地后,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管理体系、白莲河水库库长工作责任制和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将白莲河水库流域监测、评价、考核体系结果运用纳入涉库县、乡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管理考核内容。同时,由白莲河示范区与罗田、英山、浠水三县政府签订《生态补偿协议》,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白莲河水库流域涉库三县政府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实现白莲河水库水质稳定达标。
“示范区”是
新发展格局的先行探索
小流域治理涉及部门众多,流域内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和生态安全等问题均属不同部门管理。如果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就无法形成对小流域治理系统且有效的指导。
白莲河水库库区涉及多个县、乡镇、行政村,以前各行政区的权责划分不明,在执法、监管上存在推诿扯皮、多头管理和地方保护现象,水库治理管理工作进度滞后,一度形成“国有水面、千家经营、无偿使用、畸形发展”的局面,成为当时全国“最乱、最脏、最差”的水库之一。
原有库区行政区划的设置严重分割了库区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和生态安全保护的流域完整性,这种分散式管理机制,破坏了生态环境的流域整体性,严重阻碍了协同发展、合理配置的有效性。
黄冈市从理顺管理体制入手,先后印发“一个决定、两个通知、三个实施方案”,成立白莲河工程管理局,先后完成枢纽工程调度权限统一、水库全域确权划界、开展水面综合整治、周边环境治理等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工作,一举扭转白莲河水库“脏、乱、差”的局面,库区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19年,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正式挂牌。黄冈市通过制定“一法两规”,将总体规划的核心区划分为直管区域、托管区域和共管区域,打破县与县之间的行政区划壁垒,实行“三区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模式。示范区围绕“一库水、一条鱼、一片景、一小镇”,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建设环一级水源保护地的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示范带,推进医疗、教育、旅游、矿山、农业等数字化建设,打造设施智能、产业智慧、服务智享的白莲“智慧示范区”,积极建设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区和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示范区。
数字赋能是
智慧流域的未来趋势
河湖长制作为当前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推进流域治理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河湖长制主要依托党政领导重视,通过部门联动、责任包干、目标考核的方式来达成治水实效,仍然需要依靠众多分散在不同行政区划、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部门管理体制各司其职的分工原则。碎片化、分散化,难免造成资源整合不足、治理沟通不足等问题,难以应对日趋复杂的流域综合治理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各级政府,围绕流域治理开展了系列信息化建设,建设了系列信息化系统,但这些信息系统大多只服务于政府部门,且不同部门信息系统往往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只能停留于部门内部管理信息化办公阶段,难以形成有效的信息化流域治理手段。各地政府已经意识到,需要将现有的、新建的及规划建设的信息化系统整合起来,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建设智慧流域。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智慧流域,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为依托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推进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划、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打造智慧流域,是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横向纵向贯通、优化配置、统筹发展的有力尝试,有利于提升全局性决策、整体性协调、功能性整合、效益化彰显,将成为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全面发展的未来趋势。
白莲河示范区数字化建设起步晚,基础设施较弱,数字化人才储备不足,数字生态建设缓慢,库区沿岸感知设备不足,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和水利舆情信息系统信息共享程度不高,水资源协同程度不高,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壁垒问题。目前,示范区已启动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系统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慧城市数字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孪生流域共建共享,搭建智慧旅游服务系统,通过引导多方参与、开放共享、创新协调,实现“一网、一云、一数、一台、N应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整合渗透,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执笔人:孙文礼,武汉纺织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