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菁华 实习生 黄昱
加强民生兜底保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医疗保障系统聚焦“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全力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等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就医需求,通过优化政策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保障医保服务逐步迈向更加便民利民的发展轨道。
政策找人
大病救助更加到位
“我被纳入低保前的费用还能申请救助补贴呢!有2万多元!”韦章丽对上门回访的医保局工作人员感激地说。
49岁的韦章丽是广水市骆店镇三桥村村民,去年她因为肾病合并肺部重度感染多次住院,总医疗费用达18万余元。在基本医保、大病报销累计报销11万余元后,个人自负费用仍有7万元。虽有减免,但这7万元的医疗费用对于韦章丽一家来说,依然如巨石般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村干部主动找到我说接到医保局通知,只需要在申请表上签字,提供身份证和银行卡复印件就可以办理依申请救助补贴。”在韦章丽一家人一筹莫展之际,广水市医疗保障局向其伸出了援手。
经过将因病致贫数据大额费用监测推送到民政部门比对家庭收入状况,韦章丽被认定为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名单下发镇医保办后,村干部主动找到她,入户为其办理了依申请救助。
依申请救助是一项针对患有重病的稳定脱贫人口的救助政策。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超过农村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的50%,或一般居民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达到城乡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的100%后,经乡村振兴及民政部门认定为救助对象的,可享受依申请救助。
“真没想到,坐在家里,这‘政策’能找上门来!”通过依申请救助,医保局直接将韦章丽应享受的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险的补助资金打到了银行卡上,共计2.2万元。
在过去,依申请救助需要申请人主动提出申请,部分参保群众因不了解救助政策,未能及时得到救助。为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群众,广水市医疗保障局全面优化依申请救助流程,由医保信息平台进行大数据梳理,筛选出需要救助的人员名单,将名单下发至镇医保办,村、社区干部收集相关资料,由镇医保办工作人员负责初审录入,市医保局复核后将应救助款划入其本人账户。
“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广水市医疗保障局的便民举措让医疗救助待遇落实更加精准到位。
待遇提高
慢病医疗负担减轻
“我每年的住院费用大约是1万元,现在按政策报销后只需自费800元,报销比例高达92%,真帮我们家减轻了不少负担。”石付见感慨不已。
石付见,今年53岁,出生于中国合作医疗发源地——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乐园村。2012年,石付见不幸患上肝硬化和肝腹水,仅切除脾脏的手术就花费了5.7万元。手术后,他每年仍需住院治疗2次,并且要长期服用药物。每年1万元的医药费,对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开支。次年,石付见一家便因病被纳入了低保户名单。
随着脱贫攻坚号角的吹响,医保部门积极响应号召,着力减轻慢性病患者负担。2018年,新的门诊特殊慢性病政策出台,石付见在享受该政策后,门诊费用的压力得到一定缓解。
为了治疗肝硬化,石付见需要长期服用一种名为恩替卡韦分散片的药品。这种药品在当时的价格为43.34元/7片。2019年,湖北省全面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恩替卡韦分散片被纳入“4+7扩围采购药品”,价格降到了3.5元/21片,单片降幅达97%。医保药品集中采购范围的扩大,为石付见减少了一大笔门诊费用支出。
脱贫攻坚战胜利后,提高医保待遇依然在步步迈进。
2021年,长阳稳妥有序将“四位一体”医疗保障政策过渡到乡村振兴三重医疗保障政策。医疗救助制度更加健全,高额医疗费用患者监测预警机制、依申请救助机制等保障机制相继建立并完善。
“看病方便,报销也方便。”不仅如此,像石付见这样的困难群众,还可以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受理、“一票制”结算、“一次性”办结的政策,就医报销十分方便。
医保待遇提高,报销流程不断优化,让石付见不再因医疗负担而烦忧。如今,石付见一家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发展中药、水果等产业,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
医保之“变”,不仅体现在医保制度的改革和医保政策的完善,更体现在老百姓就医负担的减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