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5日

京山皮影戏

民间故事“动”起来

倪未同老人展示他亲手制作的皮影。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剑军

通讯员 余舟

简陋的阁楼式宿舍,装满皮影的“大宝箱”,现场抡起快板弹起渔鼓筒子开唱时的眉飞色舞、字正腔圆……8月18日中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京山城区见到倪未同,发现这位表演时激情四射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台下竟然如此朴实无华。

“我昨天晚上还带队在文峰公园表演了皮影戏《假洞房》,现场观众几百人,喝彩声不断,热闹得很!”倪未同笑着说。

早在明清时期,皮影戏就盛行京山,逐渐形成了京山皮影戏的独特风格,即用京山方言道白,唱腔则可用“渔鼓”“楚戏”“花鼓戏”“小调”等随意切换,大大丰富了皮影艺术的表现力。从老艺人流传下来的上百万字的皮影剧目条本来看,除历朝历代的正传野史外,京山皮影戏更多讲的是源于当地百姓生活的民间故事。

1948年6月,倪未同出生于京山雁门口倪场村。“我从五六岁开始看戏,当天看,第二天就能模仿着把词唱出来,简直像录音机一样。”倪未同回忆,从12岁起他就开始手拿道具自学皮影戏,结果被教私塾的父亲发现后一顿暴打。

父亲的反对并未改变倪未同对皮影戏的热爱,一有空就偷偷地唱,还学会了用牛皮制作皮影。1979年,他拜当地老皮影艺人彭幺为师,很快就将《岳飞传》《站花墙》《包公断案》等古装戏唱得烂熟。

得到名师指点,倪未同演技突飞猛进,从师傅10个徒弟中脱颖而出。1992年,他凭着皮影戏《慈云走国》声名远扬,2014年获评《京山皮影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在湖北省皮影戏展演中荣获“最佳个人表演奖”,2022年被聘为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特聘专家。

近些年,皮影戏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面临观众少、传承难等问题。2018年以来,倪未同先后收了万梅、徐玉仙、夏安安等5位女弟子,常年带着团队在京山及周边地区演出,高峰时一年演出60余场,常演曲目有《中状元》《七国吊孝》等。受疫情影响,去年仅演了20多场。

“倪老师要求很严格,有时我们唱得不好,他还会发脾气,说唱得不好对不起观众。”66岁的弟子徐玉仙表示。

随着老艺人相继过世,如今愿学唱皮影戏的年轻人寥寥无几,但倪未同从未放弃,家中保存完好的大量皮影和手抄唱词本被他视作“宝物”。“原来唱皮影时是没唱本的,全凭脑壳记。”倪未同说,他整理的唱本有《武松当虎》《梁祝姻缘》《三打白骨精》《岳飞枪挑小梁王》《洪承畴降清》等几十本。

近两年,倪未同还创作了《一代清官焦裕禄》等新戏。“非遗也要服务当今社会啊!”他说。

--> 2023-08-25 京山皮影戏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39908.html 1 民间故事“动”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