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2日

“挂名学术”歪风不可长

□ 湖北日报评论员 程曼诗

据《半月谈》披露,近来全国多所高校发力论文学术不端自查和挂名现象清理,提出要彻底清理存量,坚决遏制增量风险,引导科研人员强化科研诚信意识,坚守科研诚信底线。

“挂名学术”是一种违背有关论文署名规定的不正常现象。这有几种表现:有的是沾光式挂名,挂上知名人士或领导干部的名字,以求为论文“担保”,增加刊出的可能性;有的是买卖式挂名,一手交钱一手署名;有的是妥协式挂名,自己做了大量贡献,却因人情关系、所谓规矩等,“为他人做嫁衣”。这些问题不论表现形式有何不同,本质上都属学术不端。

学术论文是作者就某一领域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进行的创造性劳动。论文的署名及排序,体现的是对于学术创作的实质性贡献程度。贡献没多少,甚至根本没有,却剑走偏锋、投机耍滑,名字排在前面,这往小了说,有损个人诚信,往大了说,败坏学术风气、破坏科研生态。

很多研究项目,背后都有团队的力量。但应指出的是,“挂名学术”和正常的集体署名不一样。“挂名学术”并不以实质贡献率来排序,而是掺杂了有悖于学术规范的因素,模糊了主导性、突破性贡献与参与性、辅助性贡献的界线,其意图重在挂名,重在确保亮相,重在由此获得的凭证。

其实,相关规定对这类问题早已画出红线。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对于“构成学术不端行为”明确了七条,其中之一就是“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虚构合作者共同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贡献”。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中,“不当署名”被正式列入学术不端范畴。科研是漫长的苦旅,没有近路,也没有小路。诚信是学术之基、科研之要。刹住“挂名学术”歪风,需靠改变“唯论文”的学术评价机制、加大检查和惩处力度等共同发力,让压力真实传导、让痛感真切产生、让学术真材实料。

--> 2023-08-22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39365.html 1 “挂名学术”歪风不可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