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通讯员 阮彬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湖北省检察院把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作为推动湖北检察工作现代化的制胜法宝,在基层一线寻找“解题”思路。
破题:在基层一线,倾听“原汁原味”的声音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围绕党中央和省委关注、群众关心、基层关切的突出问题,省检察院研究制定了《关于在全省检察机关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明确了23项重点调研课题。
“既聚焦大事要事,又涉及深层问题,还关注改革发展。”省检察院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影响和制约湖北检察工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作为选题的关键,围绕决策所需、群众所盼、本职所系选定调研课题。
“院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至少牵头1个课题开展调研,同时针对相关领域或工作中突出的难点问题进行专项调研。”省检察院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每个课题都对调研时间、调研对象、调研方式、责任分工等逐一明确,实实在在地分解任务、压实责任,避免多头调研、重复调研。
“调研内容很接地气,紧扣我们基层办案实际,是奔着解决问题来的。”
“结合调研重点,我们有什么说什么。”
潜江市检察院几位曾与省检察院负责人面对面交流的干警向记者道出了自己参与调研座谈的感受。
6月6日至7日,省检察院负责人一行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天门市检察院、潜江市检察院调研,通过查看工作现场、一对一座谈、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推进基层检察工作现代化面临的制约因素,倾听基层干警的心声。
5月19日,在十堰市茅箭区公安分局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省检察院分管领导实地查看办公室运行情况,就如何健全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听取基层干警意见。
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省检察院领导班子“领题”后,走进基层一线,听取“原汁原味”的声音。截至目前,省检察院各调研组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共计54次。
在调研地点和对象的选择上,各调研组坚持把“在检察看检察”和“跳出检察看检察”相结合,去基础好、亮点多的院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到基础薄弱、局面难打开的院“把脉问诊”,在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的地方开出“检察良方”;到检察公益诉讼办案现场,了解检察能动履职服务流域综合治理情况,在基层综治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和群众“聊家常”……
用脚探路,用心记录。把“听真话、察实情”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打下坚实基础。
解题:直面问题,找准解题“金钥匙”
想找到“解题”思路,就必须要有“闻过则喜”的胸怀,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
“希望大家多说问题,多提建议。”4月以来,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在十堰、襄阳、孝感、随州等地就汉江流域综合治理问题进行座谈,每场座谈开始前,该部负责人都要事先表明“直奔问题”的态度。
“十五条措施让汉江流域综合治理从‘独角戏’走向‘大合唱’,希望检察机关携手职能部门从水体、鱼类、岸线对汉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保护。”在襄阳市检察院,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12名行政机关代表对《襄阳公益诉讼检察服务汉江流域综合治理十五条措施》提出意见建议。
听取意见后,襄阳检察机关凝聚相关行政部门力量,开展联合巡查、联席会议58次,立办公益诉讼案件225件,制发检察建议29件,发出磋商函152件,多渠道、全链条保障汉江流域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奔着问题去,载着“清单”归。看到的“病症”,听到的“良策”,碰撞的“火花”,经过各调研组的分析总结,变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化作建议与举措融入20余篇调研报告的字里行间。
据介绍,省检察院研究确定了推动高质量发展重难点问题项目2个、民生实事项目7项、检视整改第一批问题51个,内容涉及部分基层院办案质效有待提升、检察听证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青年干警的选育管用机制不够完善等方面,每一项都列出了整改措施、整改目标、整改时限、牵头负责人等信息,采取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的方式集中解决。
真调研必须真落地。
“围堤平了,才发现家门口风景这么好。”这段时间,宜城市某村的群众多了一个散步、锻炼的好去处。不久前,这里还立着高约2米、长约5000米的江内围堤,江水被它分隔开,河床断面被缩窄,且有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这是我省检察机关充分听取行政机关和代表委员的意见,联合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持续开展日常巡查时发现的问题。此后,检察官立即采用无人机取证并与相关部门进行现场磋商,仅2天时间,清理工作顺利启动,泥土堆砌的私建围堤被夷平,5000米汉江岸线、50余亩江滩重新回归自然。
此类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的实践,还有很多。
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将乡镇医院、校外培训机构等纳入强制报告重点关注范围”的建议,5月底,省检察院联合省委政法委等十家单位,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专项监督工作,着力“全覆盖”式解决未成年人保护的普遍性、系统性、源头性问题。
围绕基层干警反映的“培训针对性、实用性不够强”的问题,省检察官学院在全省三级检察院收集课程需求584条,聘请了系统内外兼职教师150名,启动优质课程推荐和精品课程研发工作,对于工作滞后的薄弱基层院,成立巡讲讲师团,开展“订单式”培训。
调研中收集的问题、建议成了推动检察工作提档升级的“种子”,在荆楚大地“开花结果”。
答题:转化成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将调查研究的成果落实于日常检察工作的点点滴滴,方能将“问题复发”的风险隐患消除在源头。
4月14日,省检察院联合省法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印发的《关于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的实施意见(试行)》正式发布,对虚假诉讼案件线索移送、案件处理配合、监督方式及结果反馈机制等作出具体规定。这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检察院联合其他部门发布的第一份制度性、机制性调研成果。
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省检察院着力把调研组提出的科学有效的对策建议转化为领导决策,固化为制度机制,细化为工作举措。截至目前,已出台提升黑恶案件办理质效、轻罪案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业务综合质效考核评分规则等17项制度机制。
“原本只是鸡毛蒜皮的家务事,我不该那么冲动的,我知道错了,请嫂子原谅我。”5月8日,在红安县综治中心,检察官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干部和人民调解员,共同为一起邻里纠纷引发的轻伤案件轮番向双方当事人释法说理。最终,“小叔子”当着众人的面,真诚地向嫂子道歉并支付赔偿金,曾经火药味十足的两人握手言和,一场旷日持久的邻里纠纷,就地化解。
“越来越多的综治中心迎来了检察官,越来越多的检察服务触角延伸到了群众身边,越来越多的矛盾通过联动联调被化解在源头。”省人大代表、 红安县七里坪镇观音阁村党支部书记秦秋平说。
这是省检察院对调研中发现的好经验进行总结、推广的一次实践。
省检察院第十检察部从当阳市检察院调研归来后,对该院探索的数字赋能诉源治理模式进行提炼总结,对检察机关入驻基层综治中心的具体路径和主要模式进行了探索,正在全省基层院进行推广,现已指导武汉、十堰、宜昌、黄冈、恩施等地基层检察院顺利入驻当地综治中心。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好经验、好探索,省检察院党组在示范引领、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固定为制度办法,并在全省检察机关推广落地。5项工作指引、工作办法先后出台,为相关工作提供了更规范、可复制的“施工图”,“一地风景”正逐步变为“满园美景”。
“我们要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坚持‘调’‘研’‘用’并重,推动调研成果及时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切实为湖北加快建设先行区贡献更多检察力量。”省检察院负责人在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上讲话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