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7日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

——同济医院迁汉68年的秉持与眺望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教授汪道文(中),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二级巡视员孙军(右)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参加“建功先行区 健康新作为”访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扫码看视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蔓 龙华 通讯员 童萱

— 开栏语 —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最大向往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湖北扎实推进、深入开展。

为进一步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调研实效解决民生难点、痛点、堵点,满足百姓对健康的新期盼,湖北日报以“建功先行区 健康新作为”为主题开展健康湖北一线调研活动。记者们下沉各大医疗机构、药企等大健康相关单位实地探访,掌握实情、把脉问诊,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一起见证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坚实健康支撑的新实践、新探索。

勾勒百年同济医院历史,“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的家国情怀始终不变。1955年积极响应国家决定,同济从上海整体搬迁至武汉,至今已过去68载。胸怀大局、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护佑生命的“迁汉精神”在一代代同济医务工作者手中传承。

7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教授汪道文,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二级巡视员孙军,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畅谈同济秉持“迁汉精神”的使命担当。

回望

胸怀大局,迁汉承担国家使命

1900年,一家仅有20张病床的医院在上海创办,取名同济医院。1950年2月,为满足当时全国人口最多的中南六省医药卫生需要,国家作出将同济医院迁往武汉的决定。1955年3月,一批胸怀家国情怀的同济人,听从党的指挥,背上行囊告别家乡,携家带口,从黄浦江畔迁至汉江之滨,成为新中国发展洪流中的一员。

迁汉后,深知中西部医学人才匮乏,同济作为教学医院立即开始中国现代医学人才的培养。“我有幸跟随上一辈同济人一起查房。查房要求非常严格,着装、站位都要正确,操作方式、语言表述也有讲究,这是我们医学教育的重要方面。”谈及过往,汪道文感慨万千。

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同济人在破旧的两层小楼里开始技术攻关,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器官移植研究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汪道文说。“中国外科学之父”裘法祖、“中国器官移植开创者”夏穗生和同事们为了心中“打开祖国外科医学大门”的执念,孜孜而为。他们带领团队,经过130多条狗的器官移植实验,反复失败摸索,终于取得了我国器官移植的技术突破,开创了中国器官移植的先河。

裘法祖常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在每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同济都是参与者和贡献者。上世纪40年代,同济医院在四川宜宾攻克了川南人谈之色变的痹病,挽救了上万人的生命;上世纪50年代,血吸虫病流行,该院首创“酒石酸锑钾三日疗法”,治愈500多万血吸虫病人,在我国血防史上留下重重一笔;上世纪60年代,湖北农村发现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同济医院专家深入当地,用2年时间找到发病机理;抗击新冠疫情时,同济拿出两个院区承接最危重病人。

在许多技术领域同济追赶的步伐也让同行吃惊。“陈氏胰肠吻合技术”突破了传统手术方法,震动世界医坛;宫颈癌保留生殖功能手术治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运用生命支持系统治疗暴发性心肌炎,极大降低了该病死亡率……近年来,通过实施“科技兴院”战略,同济每年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50余项,频频攻克医学难题。

“‘同济’积淀了厚重的医学情怀,它的发展史正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医学发展史。”汪道文感慨。

坚守

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破解“生命密码”

曾经骤然消逝的生命是汪道文心里挥之不去的伤痛。“一定要想办法把高死亡率降下来。”2014年,汪道文带领团队开启对暴发性心肌炎的攻关。

3年心血,最终凝结为一篇46页的论文《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2017年12月,由汪道文领衔编撰的《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7)》发布,这是国际心血管医学疾病诊断治疗中,罕见的“中国指南”。同时,运用“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使同济医院收治的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死亡率从59%锐减至5.6%,44位危重症患者走出“死亡之谷”。

人们对健康的渴求,呼唤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

1997年,马丁教授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到同济医院。他说:“同济几代人的努力就是希望能对中国宫颈癌病人进行规模性预防,我不能辜负!”他带领团队孜孜以求,早期精准筛查的重大进展推动了宫颈癌的早期靶向治疗,其研究成果现已进行临床转化。

“格物穷理,同舟共济”,同济医院的院训,本就蕴含着无私奉献、护佑生命的基因。同济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何凡,在读博期间亲见陈孝平教授在手术台上实施的“陈氏胰肠吻合技术”,深受其大胆探索精神的影响,开创性地为常年接受透析而“血管耗竭”的患者建立新的血管通路,延长了100多位病人的生命。

新冠疫情骤然而至时,同济医院急诊科医生冉晓和同事们在抢救病人的ICU坚守了4个多月。“当时,面对着并不熟悉的‘敌人’,这么多青年医生都选择逆险而行,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我觉得这就是同济精神的延续,以国家为重,生命至上。”冉晓说。

眺望

勇当护佑生命先行军

“疾病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做对患者有意义的科研,推动医学的发展进步,让患者最终受益。”汪道文说,这是他为医的价值追求。事实上,这也是无数同济人的秉持。

“同济人最大的特点是——严谨,在严谨中格物穷理,在严谨中开拓创新。”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主任王桂华说,作为医生,始终将护佑生命放在第一位。作为“同济人”,永远有“使命感”。如何将现代科技运用于现代医学,推动医学发展,就是“同济人”的使命。

6月28日,同济医院质子治疗中心在光谷院区正式启用,该中心以建设一流的质子治疗医学与科研中心为目标,打造集医疗、科研、人才培养、药物研发、临床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国际化医疗基地,是全国首家集成化质子中心。质子治疗的实现,将快速带动和提升华中地区的肿瘤诊疗水平。

以质子治疗中心为代表,同济医院各项国家级项目取得新进展。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体系与机制建设有序推进;人畜共患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临床转化成绩斐然;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探索取得新进展。

■ 嘉宾点评

同济同济,同舟共济,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成立123年来,同济医院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发展成为我国专科门类最齐全、医疗技术最精湛的三甲医院之一,为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推动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迁汉68年来,同济医院屹立华中、造福大众,累计救治病人1亿多人(次),书写了医学传奇。特别是每当人民生命健康遭受病魔侵袭时,同济医院总是勇担重任、冲在一线。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生命无价、大爱无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也作出了“扎实推进健康湖北建设”的工作安排。同济医院作为全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先行者,应始终赓续“胸怀大局、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护佑生命”的“迁汉精神”和“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用老一辈同济人的艰苦创业经历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一代代同济人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在湖北乃至中部地区医疗卫生事业上,努力创造不负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二级巡视员 孙军)

--> 2023-08-17 ——同济医院迁汉68年的秉持与眺望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38697.html 1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