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阅读提要
每一个贫困学子背后,都有着为梦想奋斗不息的感人故事。一双双托举梦想的温暖之手,助力他们走出莽莽大山,奔赴星辰大海,书写更精彩的人生。
一位刚从地里挖姜回来的少年,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激动地从邮递员手中签收了985高校录取通知书。这一幕,连日来在各大平台连续“霸榜”,让无数人为之感动。
这位18岁的少年,是云南德宏州芒市芒蚌村的姚胜旺。小姚家中6人,父亲和爷爷都有残疾,为了减轻家里负担,高考一结束他就忙着干农活,直到通知书翻山越岭,在崎岖山路上奔波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送到他手里。因为从未见过大海,云南大山的少年怀着一个看海的梦想,报考了遥远的大连理工大学。得知姚胜旺的情况后,大连理工及时回应“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并对小姚喊话“9月带你去看海”“愿你跨越山海,不负少年之志”。网友也纷纷送上祝福,“愿你此后天高海阔,浩瀚无垠”。
开学季将至,“小姚”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那一双沾满泥土的双手,既是为了生活自强不息的艰辛,更是为了梦想倾尽全力的奋斗;“小姚”代表的也是一种希望, 一边是奋力奔跑的少年,一边是全社会对梦想的托举与助力。这是一场山与海的双向奔赴。每一个贫困学子背后,都有着为梦想奋斗不息的感人故事。呵护“小姚”们的梦想,助力他们实现从大山到大海的跨越,就是守护全社会奋斗者的理想,也是珍视每一个追梦人的付出。
多年来,随着高校招生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以及国家助学政策逐步完善,高校助学举措进一步实施,不少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据《人民日报》报道,自1999年实施至今,我国已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4000多亿元,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0多万名。助学是为梦想建构阶梯的过程,“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的郑重承诺。除了国家助学政策,不少地方、不少高校还根据需要为困难学子提供帮助。有的为病患学子提供及时救治,有的为特殊需求学生提供单独宿舍,还有的组成助学团队点对点帮扶。今年,针对我国一些地方遭受洪涝和地质灾害,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在鄂高校,与全国各大高校一道纷纷发声,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临时困难补助。一双双托举梦想的温暖之手,助力困难学子顺利完成学业,走出莽莽大山,奔赴星辰大海,书写更精彩的人生。
人生有梦不觉寒,此心光明万物生。4年前,正在建筑工地上搬砖的云南学子林万东,收到了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2023年,林万东从清华大学毕业,以选调生身份回到家乡,奉献基层。从林万东到姚胜旺,这些对艰苦命运不卑不亢、从不屈服的少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个奋发有为的青春,也见证了我国力促教育公平、机会公平的坚定决心。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梦想属于每一个在奋斗中追梦的中国人,指引我们一同去寻觅山之高、海之阔,步履不息,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