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萍 向荣
阅读提要
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包含了中华文化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体现了变与不变、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坚持了在“守正”中前行、在“尊古”中创新的原则。
突出的创新性推动中华民族敢于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勇于推进变革,推动中华民族敢于大胆尝试探索、勇于探寻未知领域。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创新是中华民族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的动力,如熠熠星辰照亮中华民族延绵不绝的五千年文明。于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中,观中华民族进取精神、无畏品格,对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大意义。
中华文明创新性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
应时而变、革故鼎新是中华文明创新的理念和精神。《礼记·大学》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里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种应时而变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深沉的文化基因,促使中华民族在遇到发展阻碍时总能通过变革图存,找寻新的发展出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在清政府闭关锁国走入死胡同时,有“变者,古今之公理也”的维新派掀起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在辛亥革命等救国运动陷入绝境时,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推进改革开放,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出令世人敬仰叹服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变中求新的进取精神,支撑着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延续五千年而未曾中断的煌煌文脉。
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是中华文明创新的原则和方法论。守正出自《史记·礼书》:“循法守正者见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虽是针砭时弊,实乃强调恪守正道。“正”者,大道也,既包含客观规律,也包含道德操守,“执中守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处世准则,但守正不同于守旧、尊古不等于复古。司马迁曾曰:“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其意即古今礼法差异很大,只能以古鉴今却不能复古。守旧、复古是执迷旧念、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甚至希望回到传统的封建礼制,这决不可取也不可行。守正是对客观规律的遵循和人间道义的坚守,尊古则是对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礼敬和传承,是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故守正是创新之基础,创新是守正之关键。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包含了中华文化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体现了变与不变、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坚持了在“守正”中前行、在“尊古”中创新的原则。中华民族正是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才产生了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思想巨匠、伟大科技成果、伟大文艺作品、伟大建筑工程。今天我们仍要坚持在守正中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创新中增添文明发展新动能。
中华文明创新性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突出的创新性推动中华民族敢于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勇于推进变革。创新的本质就是突破与创造,即敢于主动打破制约文明发展的桎梏和束缚,适时革新自身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陈旧与腐朽,实现对前人的超越。在此过程中不仅会触碰外部势力,还要打破自我习惯定势,会遇见多重风险与挑战,充满艰辛、奉献甚至牺牲,这必然需要敢于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勇于推进变革的大无畏精神。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韧,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烈;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气概,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的斗争精神,都显示了中华民族不惧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品格,“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成为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当前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道路,绝不是一路坦途,而是充满艰难险阻,势必需要传承接续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敢为天下先、不惧任何风险与挑战的锐气和勇气。
突出的创新性推动中华民族敢于大胆尝试探索、勇于探寻未知领域。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创新就是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未知领域可能是人类认识的盲区,是人类实践的处女地,未知常常令人心生胆怯,但未知也常常蕴含着创新的生机与沃土。中华民族历来敢于大胆尝试探索、勇于探寻未知领域,从“神农尝百草”到“四大发明”,从商鞅变法到戊戌变法,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等,中华儿女以“上下而求索”的决心、信心,实现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延绵不绝,走出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系的发展历程。历史和实践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开拓创新融入血脉,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重构了中华文化体系,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既是一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创新创造的辉煌历史。
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以党的领导明确创新导向。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在内外交困局面下和无休无止论争中找到新的正确出路,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明确方向。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继续坚持贯彻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政治领导,始终确保创新的正确方向;进一步坚持和改善党的思想领导,始终确保创新的正确价值引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组织领导,始终确保创新的强大合力。
以“两个结合”打开创新空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以守正创新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进“两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充分坚持“两个结合”,继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何种结合、如何结合的深刻认识和辩证把握,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贯通、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的融通,做到在实践创造中进行创新、在文化创新中实现进步。
以立足伟大实践激发创新活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要在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中革故鼎新,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坚持在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要求中不断创新,把创新立足于正在做的事情上、聚焦于鲜活实际问题的思考上;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陈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汲取养分,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在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中固本出新,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准确把握世界文明发展趋势中,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焕发勃勃生机。
中华文明在创新中一路走来,也必将在创新中迈向未来。推进新时代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必须有创新创造、向上向前的强大精神奋发力,积极变革、勇于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继续谱写出中华文明新的绚烂华章!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