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浩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把“第二个结合”提升到“思想解放”的高度,充分肯定“第二个结合”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引领作用,对以党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和重要遵循。
拓展了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视野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余年历史,就是党领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思想解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性飞跃。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历史经验由来已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具体实际的一部分也内在地蕴含其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认识实现了新突破,强调既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又必须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层面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脉,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华民族五千年承袭下来的民族品格、思维方式、语言形式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二个结合”厚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文化滋养,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视野,为党的理论创新植入了更为饱满的文化基因和文明底蕴。
开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自身现代化的新路径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要将其作为古董般原封不动地保护和传承,而是需要找到其实现自身现代化的路径,对它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一方面,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看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蕴含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再次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跃动不息的生命力,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未来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下不断焕发其当代价值。“第二个结合”秉持了我们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基本立场,开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自身现代化的新路径,为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注入了蓬勃生机和内生动力。
找到了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新方向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壮大伟大复兴事业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把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具体而言,文化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文化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文化更是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源泉。“第二个结合”的提出和阐发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找到了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新方向。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积极的历史担当、文化主动和自觉精神坚持好“第二个结合”,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以二者彼此存在的高度契合性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思想解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是历史客观规律。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极大地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站在“两个大局”的历史交汇点上,充分发挥“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作用,把“第二个结合”所产生的思想成果转化为实践的力量,进一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一从历史中走来的崭新命题必将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增添强劲的思想伟力和价值指引。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