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李慧
7月2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万亩虾稻共作基地,一个特别的鱼池引人注目。
鱼池正正方方,水中间和四周竖立着许多黑色的棒子。“这叫碳纤维,是水质净化小能手。”项目负责人何小亮介绍。
眼前的这个净化池,只是熊口镇尾水治理工程的一部分。
尾水,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它含有大量的鱼虾粪便、残食和化学药剂等物质,如果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周边河流中,会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熊口镇是潜江规模最大的小龙虾养殖基地,一方面,多年的虾稻养殖难免产生废水;另一方面,好水才能养好虾。废水的有效处理,政府关注,群众关心。
去年,潜江市与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合作,探索养殖尾水“智慧治理”新模式。
项目选址赵脑村,采用“四池三坝”的工艺流程和智能化监测系统,对虾稻田里的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化处理,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主要服务以赵脑村为主的周边7平方公里范围。
7月初,项目完成现场竣工验收,日最大处理能力10万立方米,出水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二级标准。
记者看到,尾水通过生态沟渠,首先流入沉淀池静置,沉淀过滤掉水体中的大块悬浮物,再进入曝气池曝气,通过增氧曝气的方式可以使水体有机物实现充分氧化。经过氧化的养殖尾水,通过过滤坝,流入生态净化池。在生态净化池中,种植了大量水生植物,放养了一些滤食性鱼类和螺蚌类底栖生物,用于吸收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等。
整个过程,都有“最强大脑”监控。池边的智能化监测系统,连接水体中的传感器,能够及时地监测水质变化,实现对养殖尾水的智能化监测调控。
何小亮介绍,项目让养殖尾水水质得到净化,大幅度削减了排入水体的污染负荷,提升了水环境质量,实现目标区域的“水清、产稳、景美、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