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张文博 李霞 实习生 黄惠茹
继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之后,武汉走出的著名山水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原副院长周石峰,回到家乡举办展览——“兴会烟霞——周石峰中国画作品展”。该展全面展现了艺术家创作路径和绘画风格形成过程,为家乡人民送上一道艺术大餐。
写生贯穿40多年艺术生涯
“兴会烟霞——周石峰中国画作品展”由武汉美术馆、中国画学会、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和青岛澜湾美术馆共同主办,展出周石峰作品105件(组)。
第一部分展出的就是周石峰的写生作品。这批写生作品最早可追溯至1980年,最近为2023年,其间横跨43年。艺术家足迹不局限于国内的大山名川,还远赴英国、意大利、罗马等地。
“写生贯穿我40多年的创作生涯,对我极其重要。”7月20日,正在神农架大九湖写生的周石峰,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电话采访时说。18岁那年,他受李可染大师影响,立志到山里写生,直到今天,每年都会出去写生好几次。他曾多次去黄山写生,在观察、参悟中,将从古人学来的笔墨技巧与自然物象相结合,创作了《高山璞玉》等作品。数十载写生,让他在大自然、在生活中不断汲取灵感,不断探求新的笔墨语言和表现形式,更让其境界在与大自然交融中得到升华。
“当年并不知写生的真正意义,随着年龄增长,对写生与创作的关系有了更深刻认识。”周石峰说,如果说写生是不断向自然学习,发现自然之美,创作就是通过观察不断积累,创造出有着鲜明个性、有意境的笔墨语言、审美图式,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从“轻烟山水”到“兴会烟霞”
“烟和霞”始终是贯穿周石峰中国画创作的命题,他不断在云烟霞光中营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寻找诗意的栖息之地。
上世纪90年代初,周石峰受画瓷启发逐渐在山水画中表现出一种朦胧的意象,这种以“轻烟山水”为标志的山水画创作逐渐引起同行及学术界极大关注。
2013年底,周石峰从湖北省美术院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从事山水画创作与教学工作。初到北京的三年,他极少画画,主要是“闲逛”,逛故宫、逛展览、逛西山、逛古寺,逛久了、看多了,想法也多起来。京城的金碧辉煌,厚重的文化底蕴,使他不自觉地将绚烂的霞光引入“轻烟山水”之中,甚至一度为霞着迷。
之后,周石峰将一个五六百平米的农棚加以改造,丈六宣纸铺在地上,棚外种菜、棚内种花,朋友来了烤全羊、摘生菜、喝大酒,颇有世外桃源的悠然之乐。晚上很安静,听得到虫鸣和树叶的沙沙声,让人心灵纯净。在这种散淡心境下创作,不必事先设想要表达什么,顺着心境,笔意纵横,“兴会”别样的烟和霞。
那段时间,周石峰以朱砂、朱膘为颜料,用竹竿绑长锋羊毫,用摩崖石刻的笔意画了一幅大画《万壑含霞》,画了两个多月,在淡墨底子上反复积色,从春天积到夏天,积得红中放亮,色沉如墨方才罢休。后来,他用这方法创作的《黄河舞月》,入选文旅部主办的国家重大题材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
再后来,疫情三年,周石峰重新审视生命、思考人生,画了一系列的烟霞山水,完成《正春山好处》《烟锁晴光》等多幅大画,将朴素与绚烂共美的审美理念融入到创作中,表现在画幅里。
周石峰说,“‘兴会烟霞’,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种创作状态,也是一种人生境界,我已年过六十,更是向往这种闲淡而兴会的至高之境。”
此前在京举办的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上,有嘉宾评价称:周石峰画如其人,他冲和谦退,淡然无争,正是因为他有“不与时人争长短”的人格,才能够寄情于山水,醉心于艺术。
我自故乡来
周石峰,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自上世纪90年代,周石峰就参加了不少全国重要展览,可以说他是荆楚大地上成长起来、具有全国影响的画家代表。
如今,从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退休回汉,像多年在外的游子归家。他说,“在汉举办展览,是对我艺术道路的一次梳理和总结,也是向家乡同行和朋友做一次汇报。”
观众不难发现,周石峰的笔下,除了用矿物颜料磨出纯净又绚烂的碧绿,还有一种独属楚地的红。他说,作为楚地后人,希望能从瑰丽的楚文化中汲取营养,遂借用楚国漆木器上的红与黑,去描绘胸中丘壑,给人震撼的视觉效果。
著名艺术家周韶华在为展览发来的贺信中也谈道,“楚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湖北艺术家在创作上要有新的贡献,一定深入到楚文化的历史中去,全面理解楚文化,要不断在楚文化中获取新的能量。”对此,周石峰非常认可。
早年在汉工作期间,周石峰与周韶华、冯今松等湖北名家有着深厚交往。周石峰说,两位既是画坛前辈,也是他的老师,他们身上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非常重视创新,他们风格各异,各领风骚,创作的同时勤于思考,敢于从美术史角度发出追问,这些叩问使他们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周石峰此次回汉办展,得到各方大力支持。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发来贺信称,周石峰积极投身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写生活动中,在体悟天地造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其笔墨创新和形式创新的一批作品,彰显出他开放包容、有容乃大的艺术心境。中国国家画院在贺信中称,周石峰是著名的山水画家,以“兴会烟霞”的浪漫情怀创作出一批极具中国气派的朴素与绚烂共美的优秀作品。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曾评价其作品:呈南方山水之氤氲,显北方山水之骨架,散淡与奇构形成笔墨世界的幽远。高渺的诗章,传统的勾勒皴擦,化为其个性表达,并融入新的图式,洋溢着新的审美气息。
让周石峰更欣慰的是,武汉美术馆为此展举办系列社教活动,每天吸引数千人前来参观。“其中有大批年轻人,这是我没有料到的,因此受到莫大鼓舞。”
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在展览前言中称,“兴会烟霞——周石峰中国画作品展”是武汉美术馆地域文化梳理系列个案研究展的延续,此系列展以个展的方式,推出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武汉籍艺术家,通过展览与学术研究的方式,为观众和研究者呈现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成果,使之为丰富荆楚文化研究成果,提供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