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湖北省作家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作协坚强领导下,全省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以强烈的历史主动和责任担当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书写湖北故事,赓续荆楚文脉,繁荣文学创作,全省文学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景象。
高举旗帜 坚定正确方向
五年来,湖北省作协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作协工作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将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转化为推动文学界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强劲动力。在全省文学界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讲,举办各类培训班和专题研修班,着力抓好全省市(州)作协、行业(企业)作协负责人、签约专业作家、签约作家、签约评论家、青年作家、网络作家和新会员的教育培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在全省文学界入脑入心。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主题实践活动。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巡视整改要求,努力补齐工作短板,推动全省文学工作者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全省文学生态不断净化优化。
讴歌时代 展现担当作为
五年来,湖北省作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湖北文学在伟大历史进程、重要历史关头始终在场、不辱使命。
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省市作协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开展“回望初心·致敬百年”“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等系列主题采风活动,使广大作家真切感受到时代之变、湖北之进。
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共同缔造等重大部署,谋划推动主题创作,推出《收官决战》等主题作品,有力服务中心大局。积极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战场,生动诠释伟大抗疫精神。开展“众志成城抗疫情 湖北作家在行动”主题文学创作活动,组织百名作家组成5个采访创作组深入一线采写创作,推出了300余万字的报告文学、诗歌和散文等作品,全省文学平台推出100多个抗疫专辑,100多篇作品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平台登载播出。
勇攀高峰 致力精品生产
五年来,湖北省作协始终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重要职责,不断改善选题策划、创作引导、跟踪扶持、宣传推介各环节工作。
先后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湖北文学座谈会、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全省庆祝建党100周年文学创作工作会,对重点创作任务进行规划安排。支持优秀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创作出版,开展系列研讨交流、宣传推介活动。实施湖北省长篇小说扶持计划、“家乡书”长篇散文创作扶持计划、湖北文学典藏精品工程,创作推出一批优秀作品。各级作协组织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创作引导激励机制,全省文学呈现出势旺劲足、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五年来,有6部作品获全国文学最高奖,获奖总数位居中部之首,其中《山河袈裟》《高原上的野花》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父亲原本是英雄》《那条叫清江的河》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梦想是生命里的光》《逐光的孩子》分别获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年来,累计出版长篇小说近200部,各类专集(选集)近千部,200余部作品获国内重要奖项或进入文学排行榜,巩固了湖北文学大省的地位。
自信自立 打造文学特色
五年来,湖北文学评论积极回应时代课题,密切关注文学现场,加强和改进文学理论和评论工作,构建起湖北特色文学评论话语体系,有效承担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使命责任。
坚持以正确的思想引领文学事业发展。召开“新时代文学评论工作座谈会”,每年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举办系列学习培训班,通过各类主题性座谈和文学论坛,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
不断深化新时代文学理论研究。与中国作协联合推出《新时代文学研究》系列作品,推进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发展。与中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分别成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心、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加强少数民族文学和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交流。
积极打造湖北文学评论阵地。举办“东湖青年批评家沙龙”17期,围绕重要文学作品、热点文学现象举行研讨活动20余次,连续五年推出湖北文学发展年度报告,推动评论与创作有效互动。
积极开展文学交流活动。组织作家、评论家赴山西、辽宁、西藏、新疆、吉林进行文学交流,开展“黄河与长江”对话、培训授课等活动。全省各级作协开展多主题、多形式的文学交流活动,发掘创作灵感,激发创作潜能。
精心组织湖北文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长江丛刊》年度奖等评选活动,推出百余部(篇)获奖作品,表彰20个优秀文学内刊、20名优秀文学编辑,全面展示了新时代湖北文学发展成果。
强基固本 壮大文学队伍
五年来,湖北省作协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强抓手、搭平台、树导向,多措并举壮大队伍、提升素质,促进人才成长。
修订完善省作协会员入会细则和评审程序,对基层一线、青年作家和新文学群体入会给予政策性倾斜。五年来新增省作协会员1446人,总数增至4600人,新增中国作协会员142人,总数增至454人。
注重加强作家教育培训。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合作举办2届湖北作家高级研修班,先后举办5届长江创作训练营,开展新会员培训、信息员培训等分类培训。成立湖北省网络作家协会,承办2021年全国网络文学工作会议,成立功能型党支部,不断强化“文学两新”组织建设。
积极完善工作机制。启动“新时代湖北文学发展人才培养和创作扶持计划”,贯彻“双向选择、名师带徒、因材施教”理念,邀请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为“导师团”成员,与培养对象结成“一对一”组合,帮助把握创作方向、提升作品质量。五年来,选聘签约专业作家两届12人、签约作家三届65人、特聘评论家5人、青年评论家三届34人,湖北文学繁荣发展的人才基础不断夯实。
深化改革 加强自身建设
五年来,湖北省作协认真落实深化改革工作要求,转变工作职能、延伸工作手臂、扩大工作覆盖面,作协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强。
以党的建设为牵引,强化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落实党组议事规则、党组联系主席团成员、主席团成员联系基层作协工作制度,推动作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强化服务职能,完善各文学工作委员会职责,规范作协机关职能设置,加强文学创作基地管理。
深入开展公共文学服务、文学志愿服务等工作。举办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百余场,有力展现文学聚民心、暖人心、强信心的积极作用。
努力发挥文学阵地在推出优秀作品、培养优秀作家、展示湖北形象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阵地“硬实力”。《长江文艺》连续两届蝉联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长江丛刊》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成为湖北文学评论主阵地之一。会刊《湖北作家》和湖北作家网、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扩大。市州县文学期刊秉持正确办刊理念,创新模式,办刊质量不断提升。
五年来,全省市州县作协、行业(企业)作协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健全联系、服务、管理和引导作家的长效机制,立足自身实际开展文学活动,推动基层文学创作,繁荣地方文化发展。武汉、黄石举办品牌活动,打造育新人、兴文化城市文学名片。荆州、黄冈、天门组织作家培训,推进“文学进校园”辅导讲座形成品牌效应。襄阳、宜昌、荆门、咸宁以文学评选活动为抓手引领文学创作,日益受到国内文坛关注。十堰、孝感、鄂州、随州、恩施、仙桃、潜江、神农架林区组织开展特色文化采风创作活动,推出一批优秀作品。水利、电力、石油、公安、中国宝武(武汉)、中建三局等行业(企业)作协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学活动,推出新人新作。省作协各专门委员会结合文学门类特点,组织采风、研讨及作品集出版,开门办活动有声有色,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征途漫漫,当扬帆破浪;征鼓催人,须策马扬鞭。在新时代宏伟征程上,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党对文学的全面领导,唱响主旋律,讴歌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需求;坚持以提升质量为生命线,攀登文学高峰;坚持艺术创新,拓展文学发展新形态;坚守艺术理想,弘扬行风艺德,扎实推动新时代湖北文学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楚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