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筐”变“四个桶”,从“嫌麻烦”到“新风尚”,生活垃圾分类正以细雨润物细无声之势渗透着鹤峰人民的日常生活。垃圾分类关系着城乡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节约环境资源,做好这件“关键小事”并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下好“水滴石穿”功夫。
多方参与 优化投放收集方式
近年来,鹤峰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有序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构建“环卫+社区+物业+志愿者”的联动机制,下沉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积极开展多维宣导,通过不定期到现场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的方式,督促居民养成分类装放、分类投放的习惯。
按照“三定、两入、一管理”的工作思路,“三定”即定时、定点、定人,“两入”即入院、入点,“一管理”即小区管理,完善生活垃圾投放设施,落实精细化管理,为源头分类提供保障。截至目前,鹤峰城区共设置果皮箱241个,垃圾分类棚亭70个(其中智能款20个,普通款50个),垃圾分类收集点15个,退换原散放垃圾桶400个,退桶入院率达100%,基本实现城区垃圾分类容器全覆盖。
加强监督 完善收运处理体系
鹤峰县城区每日生产出的垃圾大致有47吨,为避免“先分后混”,县环卫所结合垃圾的实际产量和种类,科学合理配置收运车辆,设置专门错峰线路与“一处一方案”,进行统一的分类收运处理。
对城区生活垃圾采用“定时定点+上门收集”的分类收集模式;对城区旅馆、餐饮店的餐厨垃圾采用“上门收集+预约收集”;对城区大件垃圾坚持“发现一处、清理一处”的原则,进行地毯式排查,由大件收集车运输至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分拣处理,垃圾收运专车专线,杜绝混装混运,确保日产日清。
“目前,我们正加快开发智慧系统,以科技赋能,对收运车辆作业情况、运行轨迹进行动态管理。”县环卫所负责人熊政军说。
提档升级 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鹤峰县投入近8000万元,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一体化项目、智慧环卫-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提档升级项目、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集垃圾焚烧、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有害垃圾集中处理、大件垃圾处理和可回收物再利用为一体的垃圾处理体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新建成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占地面积约639.73㎡,总投资800万元,设计处理能力为20吨/天,采用负压除臭设备、油水分离装置、污水处理系统,残渣资源化利用制作有机肥,分离出的废油提炼生物柴油,减少臭气和污水的产生。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鹤峰频道 作者 罗亚亦 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