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6日

守护水清河畅鱼翔浅底美景

——仙桃以“河湖长制”促进流域综合治理

岸芷汀兰的沙湖湿地。 (通讯员 吴晴霄 摄)

生态排湖,飞鸟蹁跹。 (采访对象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 通讯员 尹立群 胡纯波


河湖是大地之脉,满足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仙桃市水系发达,河网密布,纳入河湖长制管理的省级河流3条共206公里;市级河流33条全长805公里;镇级河流324条,长1605公里;列入省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10个,总面积14.58平方公里。

从大江大河的“动脉血管”,到小微水体的“毛细血管”;从“河湖长”到“沟渠长”,仙桃市所有水域全面“挂长”,岸上与岸下齐抓、治标与治本并举,助力“河长制”走向“河长治”,促进流域综合治理,合力守护“水清河畅、鱼翔浅底”的美丽图景,让“美丽”常在,让“幸福”看得见。

全面挂“长” 一河一策  给河流一个清澈的承诺

7月18日,剅河镇左脑村,一艘悬挂着河道管护编码牌的清漂船在河面上前行,船上3名管护员打捞完漂浮垃圾后,又开始清理水草。

这里,是市、镇、村三级河流交汇点,又有一座泵站,容易积累漂浮物和杂草。当地定期组织清理,保障了三条河通畅、干净。

“用河水冲洗藕带不会氧化发黑。”岸上,村民马宝莲打开水阀,随着清亮亮的河水哗哗流出,一捆捆藕带变得洁净白嫩。借着滨河优势,她家的藕带贩卖生意挺红火,她笑着说,“多亏了这一河好水!”

一河好水,得益于“河湖长制”的助力。

“河湖长制”就是“责任制”。仙桃市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共设市、镇、村三级河湖长1651人,所有水域全面“挂长”。从总指挥到最前哨,层层压实责任。

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仙桃编制完善了市管河流、湖泊档案,推进十项行动,即“一河(湖)一策定方案,一条船只保清洁,一本证书护岸土,一大工程治源头,一个习惯减排放,一线岸绿伴风景,一项调度保水质,一笔资金促落实,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份责任压到位”。

该市水利和湖泊局负责人介绍,每个“一”都以问题为导向,分类施策,靶向治疗。在对河湖实施常态化管护中,全市共配置121艘船,对市管的33条河流、10处湖泊开展常态化保洁;市财政每年安排320万元专项资金购买公共服务,聘请保洁员对市管河湖进行常年保洁。

统筹水陆域,仙桃不断创新“河湖长制”工作机制。2021年开始,仙桃市结合本地河网、路网、林网一体化特点,推行河长、路长、林长“三长合一”,统筹推进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实现路修到哪里,水就治理到哪里,绿化就栽植到哪里,管护就跟随到哪里,包保就延伸到哪里。

今年,仙桃探索建立“沟渠长制”,推动河湖长制管理,从河流、干渠、支渠和重点污染源,进一步向农村小沟小渠和房前屋后小微水体延伸覆盖。“2145条沟渠被登记造册后,237名镇级沟渠长、1110名村级沟渠长‘上岗就位’,打通治水护水‘最后一公里’。” 仙桃市河湖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彭豹介绍,部分沟渠长由河湖长兼任,全市河湖沟渠长超过2000人。

一体推进治水、治岸、治污,需要区域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共治,仙桃市公安局安排河湖警长37人,仙桃市检察院安排河湖检察长6人,“河湖长+”队伍越来越大。

总面积3.25万亩的沙湖国际重要湿地,东接长江,西连汉水,东荆河穿境而过,是我省6个保护等级最高的自然湿地之一,丰富的物种资源也引来不法分子觊觎。

仙桃组建了包括检察院、法院、林业、生态环境、水利湖泊等12个职能部门的联席会议机制,签署《沙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协作框架协议》,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相继挂牌,通过联合执法检查、公益诉讼增殖放流等活动,以司法力量守护生态“高颜值”。

四水共治 源头管控  飞回来的白鹭越来越多

“这几年,白鹭又飞回来了,而且越来越多!”从小在排湖岸边长大,排湖风景区渔民陈长青欣喜地展示着自己用手机拍下的一段视频,数十只白鹭翩跹起舞,伴着清澈的河水,在芦苇丛里,或追逐嬉戏,或驻足傲立……

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因对居住环境要求极高,被誉为“环保鸟”,它们曾经因为区域生态环境恶化而飞离排湖。

养殖尾水处理、大沟小渠生态治理、退渔还湖、厕所革命……仙桃坚持水陆统筹、水岸同治,跳出排湖治理排湖,一系列治标又治本的“组合拳”打下来,唤回了记忆里的荷叶田田、鸟鸣啾啾。

如今,排湖水面扩大至27平方公里,水杉、池杉、乌桕、枫杨、苦楝等180多种苗木郁郁葱葱,点染四季。“飞离”的白鹭,如今又成了湖区的“常住居民”。

水的连通性决定了治水的系统性、整体性。仙桃坚持以流域片区为单元,以“四水”共治为抓手,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要素治理和流域全生命周期治理。

一套流域综合治理的“规划图”清晰可见:在全省二级流域汉江下游片区的基础上,综合全市平原水网的自然地理条件、“一江两河三湖五渠”水系格局、自然集水区、乡镇行政边界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通顺河流域、东荆河流域、洪北流域3个三级流域和通北片区、排湖片区、沙湖片区、时合垸片区、洪北片区、东荆河片区6个四级流域片区。

一幅项目落脚的治水“实景图”下笔绘就:保障水安全,重点推进东荆河下游河道综合整治、杜家台分蓄洪区蓄滞洪和安全建设等工程;统筹水资源,推动引隆补水、备用水源地等重点水资源配置工程启动建设;治理水环境,推进重点流域片区水污染治理,加快完善区域内水系连通和水网建设;修复水生态,稳步推进汉江综合整治,修复涵养汉江生态系统,建成中小河流“互连互通、活水通畅、联调联控”的生态河网。

“四水共治”,治出流域新风景。

通顺河是我省重要河流之一,西起潜江,经仙桃进入武汉市蔡甸区、汉南区,最终在黄陵矶闸汇入长江。

同饮一河水,携手共守护。去年5月,武汉与仙桃签署通顺河生态补偿协议,按照“谁超标、谁赔付,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实施上下游“双向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犹如强力纽带将河流上下游紧紧捆在一起。”仙桃以协议为承诺,严守水环境安全底线,制定通顺河流域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措施,新建和维修乡镇老旧污水管网608公里,城区4座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能力提升到22.7万吨,完成10560亩池塘标准化和养殖尾水治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6%。

经过一年的实践,通顺河仙桃来水及武汉经开区河段水质均达到III类,仙桃上游来水水质优于目标要求。今年6月,位于通顺河下游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代表武汉将300万元生态补偿金支付给上游的仙桃,这是湖北第一笔到位的长江一级支流跨市生态补偿资金。

共同缔造 治水兴水  美丽河湖点亮幸福生活

最近,剅河镇千桥村党支部书记夏杏娥又多了一个职务——千刘沟沟渠长。

千刘沟长1700米,连接镇级河流大柳湖直排渠,是全村4800亩农田、鱼塘的主要排灌沟渠。挂上沟渠长的名后,河道管护成为工作考核内容之一,与夏杏娥的工资直接挂钩。

“守好自己的责任田,保证不让漂浮物流到大沟大渠。”夏杏娥对这段河道格外上心,尽管天气炎热,她每天早晚都要骑车巡查一遍,并拍下河道漂浮物,通知管护员打捞。

“沟连沟、渠通渠,往往大江大河的问题,来源于小沟小渠。”剅河镇河湖长制办公室负责人陈红山介绍,在以前,全镇纳入河湖长制管理的河流,只覆盖到3条市级河流、10条镇级河流,大量纵横交错的农村沟渠属于管理“盲区”。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管护的市镇河流,一场大雨来袭,来自小沟小渠的水草、杂物纷纷涌来,全部“白干”。

与剅河镇一样,全市各地按照辖区内沟渠水体淤积程度进行分批次整治,全面开展清障除杂,及时开展漂浮物打捞、沿岸生产生活垃圾清运,形成通畅自然、多源互补的水系联通格局。

郭河镇郭阳河,上接凤林社区,下通苏阳、大发等多个村,原本河道淤塞、水体臭气熏天。“不仅影响周边群众生活,流到大河还成了污染源。”该镇全面整治上游养殖场,对河道疏挖清淤,开展生态修复,如今变了模样。

条条小沟小渠的“洁净之变”,汇聚成大河大湖的生态之美。盛夏的杨林尾泵站电排河,河水充盈轻快,坡岸绿意盎然,再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该镇水管站负责人胡彪手持遥控器,无人机嗡嗡起飞,管护的视角从水上往岸上延伸、从大河向微小沟渠延伸。

从河湖长到沟渠长,仙桃建立“一层抓一层”的全覆盖工作机制,治水兴水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每到周末,通顺河彭场镇大岭村段面,就来了一群“小红帽”,他们中有老党员、有退休教师、有个体工商户、有中小学生,大家或捡拾白色垃圾,或打捞水草,或沿岸宣传河湖保护知识。

通顺河环抱大岭村,村民世世代代沿河而居。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中,该村召开湾组会、板凳会20多次,发动村民自发美化沿岸环境,并通过“研学”“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开展志愿活动500多人次,共同守护家门口的母亲河。

在仙桃,共同缔造的“磁场”,吸引越来越多市民当起河湖治理的“编外”管护员、监督员,共护共享美好河湖生态。

--> 2023-07-26 ——仙桃以“河湖长制”促进流域综合治理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35467.html 1 守护水清河畅鱼翔浅底美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