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6日

曾经手动下料 现在轻点鼠标

拌合站操作员空调房内当“白领”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通讯员 赵纯杰

提起混凝土搅拌站,给人的印象大多是“灰头土脸”,带来的是噪音和粉尘。在中铁十五局襄荆铁路项目部拌合站内,目之所及空无一人,但巨型罐体运行井然有序,3分钟即生产完一罐车的混凝土。酷暑时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中铁十五局襄荆铁路项目部,这里的拌合站操作员们早已告别闷热、灰多、嘈杂的工作环境,纷纷进入空调房里当起了“白领”。

从手动下料到轻点鼠标

7月24日中午,位于荆门市掇刀区的中铁十五局襄荆铁路项目部外热浪逼人,室外温度超过35摄氏度。走进4号拌合站智能控制中心,室内凉爽怡人,53岁的拌合站操作员徐细武和同事轻点鼠标。几十米之外的拌合站里,上料、拌合、下料等全程自动运行。操作员们抬头就可通过8块显示屏观测设备运转情况。

拌合站负责人陆原带领记者走进拌合站内,此时里面没有一名操作工人,20个超大罐体分立两侧,机器轰鸣声、搅拌声混杂,两个下料口上方,各有一个小板房。“就在前几年,大家还在板房里操作控制拌合站运转。”陆原介绍,早期的拌合站需要手动下料,外面搭个棚子就是操作间,冬冷夏热。后来,他们在下料口旁边搭设了一个五六平方米的板房,一到大夏天就是暴晒,虽有空调,但是离罐体近,加上电脑、控制箱散热,制冷效果不佳,探头就是一身灰。近年来,因环保要求,罐体上加了“盖子”,虽然不用顶着太阳晒,但是空间封闭,加上机器运转,一到夏天里面就像是蒸桑拿,灰大,板房内制冷效果不佳。

此刻的控制中心内,操作员们着装干净整洁,有的还穿着白T恤、白球鞋。“不会流汗,也没有灰尘,这身白衣服穿得住。”一位操作员说。

每罐混凝土可追溯

智能化改善的不只是工作环境,还提升了运转效率。

拌合站内罐车来来往往,几分钟就出入一辆。“一罐拌好的混凝土,全程3分钟全部搞定。”陆原说。

点击开关,系统自动配比砂石料、水、粉煤灰等原料,然后抵达搅拌设备,搅拌120秒后进入搅拌车的罐体内。与此同时,下一罐原材料已经在准备,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效率大幅提升。

陆原介绍,通过屏幕监控,可以看到设备运行时是否有人进入。设备一旦出现故障,系统也会自动提示。“以前都是打开窗户瞧,趴在窗户上听来辨别机器故障。有时候没注意,人在修理,设备却启动了,还出现过伤人的情况。”

配料精准度也更高了。记者看到,因为下料不均匀,系统显示其中一个罐体粉煤灰多加入7公斤而超标。徐细武随即点击“半自动”按钮,该罐体自动扣除7公斤的重量。

陆原说,一个拌合站会生产多种不同强度的混凝土,用于不同工程,用错位置则可能关乎列车安全运行。4号拌合站生产三座大桥及两个隧道出口的混凝土,桥面、桥墩、承台等每个组成部分所需要的混凝土的强度不一。系统将每个工程所需的混凝土标号及要求、司机、车牌号、运输目的地等详细信息全部录入系统,确保可追溯。此外,操作员将打印好送货单,交给罐车司机,确保每一罐车运输准确无误。

据介绍,该拌合站一天24小时运转,日生产2000立方米混凝土。目前,已完成全部任务量的三分之一,有力保障了襄荆铁路施工进度。

--> 2023-07-26 曾经手动下料 现在轻点鼠标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35447.html 1 拌合站操作员空调房内当“白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