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5日

70年前,他亲眼见证停战协议签订

——访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陈长有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汪璐 通讯员 李雯艳 张子纬

7月10日,老河口市阴雨连绵。

90岁的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陈长有站在阳台浇花,客厅墙上挂着一套笔挺的志愿军军装,左上侧胸前别着6枚军功章。

每思祖国金汤固,便忆英雄铁甲寒。1953年7月27日,陈长有昂首挺胸站在板门店签字大厅,亲眼见证朝鲜停战协议签订。

岁月无声,时光有痕。随着老人的讲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仿佛听到志愿军战士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英雄赞歌。

出征——

“等打败了敌人,再回来孝敬您!”

1932年,陈长有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上屯乡小陈庄村,1951年初报名入伍。出征那天,他戴着大红花告别母亲:“妈,等打败了敌人,再回来孝敬您!”

1951年6月初,未满19岁的陈长有迎来在朝鲜的第一场战斗。经侦察,在约10公里外一个名叫葫芦岭的山沟,驻扎着敌军一支部队。连长下令,分三路包围,最短时间解决战斗。

枪声响起,战士们犹如下山猛虎,仅用40分钟,便击毙敌军80余人、俘虏28人,缴获各式枪械110支。

入朝作战两年多,陈长有参与大小战斗百余场,至今残留在老人脸颊、手臂、后背、大腿上的弹孔和伤疤,是最有力的证明,他所在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

见证——

“他们签字了,咱们胜利了!”

1953年3月,经过多次打打停停,敌军被迫与中朝方面在板门店重启停战谈判。

为保护中方谈判代表安全,志愿军总部选派15名战士组建警卫班,要求政治坚定、枪法好、应变能力强。经过层层筛选,陈长有成为警卫班一员。此后几个月,他守卫在板门店中方代表团周围。

4月底的一天,十余名不明身份人员潜入谈判驻地附近,以各种理由要求拆除谈判驻地的帐篷、板房。警卫班迅速集结,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不退一步,保证了谈判继续进行。

“作为警卫员,既代表了中国军人的形象,又肩负着保卫谈判现场的重任,要时刻警觉、处处小心。”陈长有说。

谈判艰难进行,双方围绕核心问题谈谈停停,有时能谈两三个小时,有时不到半小时就不欢而散。

至7月初,志愿军高炮部队和远程加农炮兵部队已影响汉城机场敌机起落。在这种强大压力下,对方被迫坐回谈判桌,主动要求停战。1953年7月27日10时,双方正式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陈长有登上板门店谈判地点背后一座小山,半山腰埋葬着牺牲的战友,他向着天空鸣枪告慰英灵:“他们签字了,咱们胜利了!”

传承——

“比起牺牲的战友,我做的算不了什么!”

1958年,陈长有转业,回到鄂豫交界处的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公社。

秦集公社是远近闻名的“旱包子”。为改变十年九旱的状况,陈长有带领群众从丹渠支流引水。现年78岁的张德山曾在老河口市水利部门工作,他说:“陈老是引丹灌区建设的先行者。”

1995年,陈长有离休,很多单位邀请他讲述抗美援朝故事。

“既然大家喜欢听,那就编成老河口越调、豫剧,多好啊!”他拿出5000元启动资金,组织了30多人的“楚天豫风艺术团”。20多年来,他精心编排的小品、快板、越调、豫剧走进田间地头,唱响抗美援朝故事、党的方针政策,演出逾千场。

“比起牺牲的战友,我做的算不了什么!”讲起这些,老人声音颤抖,泪水溢满眼眶。

穿上军装,扎紧腰带,别好军功章,陈长有高声唱起:“我的转盘枪,它的本领强,七十二发子弹装满了膛,战场上它就把话讲,哒哒哒哒连声响,打得敌人没处藏,没处藏!”

--> 2023-07-25 ——访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陈长有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35174.html 1 70年前,他亲眼见证停战协议签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