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2日

以水为纲 山水相融

英山筑牢安全发展底线

红花水库水源地保护。 (胡健 摄)吴家山水源地——吴家山水库。 (王淑存 摄) 红花水库水源地保护。 (胡健 摄)吴家山水源地——吴家山水库。 (王淑存 摄)张咀水库景如画。 (舒集 摄)水惠民生润民心。 (王丽娟 摄)张咀水库景如画。 (舒集 摄)

春到西河。 (张新安 摄)

水质安全,重于泰山。 (冯俊 摄)

英山,位于大别山南麓,是海拔1739米的主峰所在地,湖北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森林覆盖率高达73%,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60天以上,负氧离子含量高,被评为全国首批“中国天然氧吧”,有“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之美誉。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英山,治山更要理水。

英山雨量丰富,年平均降水总量超过20亿立方米,平均地表水资源量超过10亿立方米。丰沛的雨水滋润万物生长,在英山境内形成发达的水系。

但水也有狰狞的一面。2016年,一场百年未遇的洪灾造成全县水利工程重大损毁。2020年,洪水再次来袭。英山属鄂东北暴雨中心,每到雨季,英山人都要度过不少个不眠之夜。

英山优于水,也忧于水,如何与水共融共生,是英山必须回答好的命题。

近年来,英山认真学习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将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紧密结合,高度重视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坚持项目为王,河道治理、水库除险、饮水安全、移民家园、水美乡村、灌区改造、水土保持等方面工作亮点纷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

勇于担当 保白莲河一库清水西送

白莲河水库,位于英山、罗田、浠水三县交界处,总库容11亿立方米,是鄂东第一大水库,长江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清清的白莲水,通过鄂东水厂的管道,一直送到黄州和团风。

根据省委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决策部署,黄冈正以白莲河水库流域为试点,进行农业种养殖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聚焦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水在河里,根在岸上。白莲河水库80%的水源来自英山,近50%的库面属于英山。自2017年开展白莲河整治以来,英山每年投入上亿元资金,退湾还湖、库坝拆除,渔民上岸,惠及下游数百万人。

英山将流域系统治理规划与白莲河治理规划无缝对接,充分体现上下游统筹,确保一汪清水入白莲。

高标准治乱。为保障河库面积不萎缩、功能不退化、水质不下降,对侵害河库行为进行系统治理,切实做到该停的停,该清的清,该拆的拆,该堵的堵,该疏的疏,还河库通畅、湿地恢复、滩涂空旷的自然生态,确保河库功能永续利用,治乱标准不放松。

高标准治污。针对镇村不同特点,一地一策,对农业面源污染、石材工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污染源系统治理。努力实现面上无污染,岸线无垃圾、污水无直排、水域有生态的良好局面,治污标准不走样。

高标准治危。重点推进东、西河及环白莲河水库支流水系防洪能力提升,积极推进水库除险加固进度,提升城市防洪能力。进一步完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建成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管理与监督同推进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

高标准谋划。积极争取总投资4.08亿元的白莲河库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实施。通过城区两河口至四季花海一河两岸治理及温泉、方咀、南河三乡镇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农业灌溉,对英山县白莲河库区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

守牢底线 绿水畅流青山大地

东河百里秀,西河十八弯。英山县境内河流众多,划分为东、西河两大水系,纳入大小支流192条,形成大于5平方公里的小河流域61条。区域内有张家咀水库、红花水库、河铺水库等。

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关键是守牢水安全底线。

英山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基础、管长远的重点项目。科学编制了“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在防汛抗旱、河道治理等方面共规划82个项目,总投资122.6亿元,其中重点项目18个,投资50.96亿元。

2022年,投资1.1亿元的两河口区域系统性治理项目完工,城区“一河两岸”基础工程圆满完成,为城区安全行洪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成为城区建设的美丽风景线。

近年来,英山持续治理东、西河流域,共实施治理项目12个,投入资金1.85亿元,治理河长66公里,新增保护人口24万人,新增保护耕地 10.82万亩。现在,河道防洪排涝标准明显提升,部分河段初步形成了人水和谐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开发出一批较成熟的新农村旅游景点,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河流整治释放的生态红利,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增强。

2022年11月,改革开放以来,英山第一座新建水库——杨河水库开工建设。该水库位于陶河乡杨河村境内,总投资1.2亿元,年总供水量为173万立方米,可解决土门河流域部分区域的农村用水需求,计划2024年年底建成。

投资1.5亿元的张咀水库二次整险加固项目和投资1.2亿元的满溪坪拦河闸除险加固项目,均已获得省相关部门批复,目前正在编制实施方案。

根据《英山县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2030年,英山将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实现全面预防保护,重点防治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生态实现良性循环。

全县将新增防治面积316.17平方公里,占现有水土流失面积的85.8%,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大幅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年减少土壤流失量15万吨,输入各河流水库的泥沙大幅减少。“十三五”至今,英山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3.55平方公里,已完成规划进度的64.38%。

城乡一体 智慧水厂全国领先

每一秒,1立方米原水流进水厂。经过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流程,再经过3道检测关卡才可出厂。

每一天,7万立方米清甜的自来水,通过212公里的供水主管道,欢快地流向千家万户,幸福着40万英山人民,滋润着1449平方公里山城大地。

从靠天吃水到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从单一供水向服务全局,英山通过科学谋划、全力推动,建设大水源、布局大水厂、联通大管网,三河相连,城乡一体,一管清水进万家,全力打造农村安饮升级版。

2019年,英山县城乡供水一体化“5211”工程启动建设,四座水厂相继动工,并于2021年全部建成通水。英山供水新格局的形成,使城乡居民饮用水实现“同管、同量、同质、同安全”。

其中,西河中心水厂供水量最大。花园式的厂区占地面积50亩,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主干管道长43.94公里,21.16万人受益。水厂采用全自动化生产体系,所有制水设施采用远程操作,水质的浊度、PH值、余氯等指标在线监测,是目前制水工艺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现代化水厂。

碧水润山城,甘泉暖民心。英山大力兴建城乡供水数字孪生应用平台,把信息化建设、智慧化管理贯穿到城乡供水全过程。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打造数字孪生水厂,提供规模化供水。建设智慧水务和营业收费系统,让数字多跑路,用户少费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如今,英山各水厂智慧管理平台,运营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高效运行,水质数据、水量数据、药耗数据等水厂生产、运营信息一目了然,让“智慧之水”“幸福之水”汇入千家万户。

一滴水可以映射太阳的光辉,也可以映照惠民政策的进程。英山数字赋能助力供水管理体系变革,努力实现城乡供水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数字化“监管+服务”。得到了从国家到省,再到市各级水利部门的全力支持、高度重视和全面认可。

防洪抗旱 群众利益记心间

今年7月7日,又一场暴雨来袭。英山境内24小时最大降雨量达250.5毫米,全国罕见。多轮强降雨致使全县水库、河道、塘堰水位暴涨,29座水库溢洪,城区局部短时间出现内涝。7月8日14时30分,英山将防汛IV级应急响应紧急提升至Ⅲ级。

汛情就是命令。英山县委主要负责人迅速召集相关部门紧急会商,部署应对措施。防汛抢险技术专家组坐镇县应急局,指挥全县11个乡镇的险情处置。

在“四大家”负责人带领下,各小组第一时间奔赴地质灾害点、防汛抢险现场指挥调度。紧急转移群众52户176人,无人员伤亡。暴雨过后,灾后重建有序展开。水毁水利设施及时恢复,城区及各乡镇全部实现正常供水。

积极预防,主动应对,英山在防汛抗旱方面下好先手棋。

坚持以“防”为先,确保隐患风险“零放过”。每年3月初就组织开展汛前检查,对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在建工程的度汛准备进行4轮全方位拉网式排查。

坚持以“管”为主,确保预警预案“零差错”。对全县46处水利水雨情监测站点、山洪站点和83座水库监测系统进行全面摸排维护,确保汛期站点信息到报率100%,规范全县所有小型水库调度运用方案和抢险应急预案,充实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做好工程抢险和防洪调度的技术指导,对全县所有水库“四大责任人”发放履职告知书,做到心中有责,应对有策、调度有序,确保了全县水利工程安全度汛。2021年6月,英山及时预警山洪造成的山体滑坡,果断转移群众,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

雨大是烦恼,无雨也心焦。2022年,湖北遭遇一定程度的干旱。英山属于山区,境内无客水,灾情比较严重。全县山头、半山头村、河畈村因旱缺水,人畜饮水频频告急。英山因地制宜采取八大措施,保障了大旱之年农村安全饮水需求。整合中央水利救灾资金500多万元,用于解决5573户25361人的饮水问题,体现出关键时刻的水利担当,同时也顺利通过了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的验收,得到评估组的充分肯定。

策划:童壁

执行:胡安仁 胡卫东

撰稿:吴滕钰 黄镇

--> 2023-07-22 以水为纲 山水相融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34915.html 1 英山筑牢安全发展底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