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中华 通讯员 赵德龙 陈稳定
上月,农业农村部发文推介农业水产类主导品种,鄂州国家级团头鲂原种基地选育的武昌鱼新品种“华海一号”入选。
4个月前,梁子湖小龙虾首次在家门口的花湖机场“打飞的”,“蹦”上千里之外成都市民的餐桌。
近年来,鄂州通过打造现代“种谷”、补齐深加工环节、借“机”让农产品出山,拉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链条。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近日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感受这里日益强劲的乡村产业振兴脉动。
科技赋能,打造“种谷”
走进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镇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东港水稻育种基地试验田,绿油油的秧苗正扬花生长。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章志宏介绍,近年来,团队在水稻基础研究、水稻基因克隆、水稻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上取得一系列新成果,发表科研论文50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0余项、植物新品种权25个、审定水稻新品种10多个。
“我们在稻谷高产、资源高效(双高)水稻育种新种质创制和新品种培育上已取得原创性进展,未来3年有望获得突破。届时,水稻单产将再提高10%以上,水稻光能利用率提高20%,化肥等资源节省20%以上。”章志宏说。
2021年起,东港水稻育种基地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鄂州特色种业技术研究院和鄂州稻田产业协会,将教授与农民聚合在一起,探索“玉米鹅—稻萍鸭—菜/绿肥”生态轮作新模式。
目前,协会已吸纳种植大户、稻米加工企业、种业公司等会员53家,各方正以东港水稻育种基地为核心,协力建设一个连片600亩、辐射2000亩的现代稻田产业示范园,试验、示范稻田生态立体种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鄂州是全省地理面积最小的地级市,耕地面积不到70万亩。土地有限,靠科技赋能,守牢种业“芯片”。
“全市在种业领域已先后与武汉21所高等院校对接,已有各类育种基地40多家,现代农业‘种谷’正显雏形。”鄂州市委书记孙兵说,目前,该市与各高校院所共建院士专家科研基地1.5万亩,累计建成国家及省级渔业良种繁殖场9家、院士专家工作站6个、博士工作站3个、国家级科技小院2个。
发力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我们正在进行武昌鱼手撕鱼块的口味研发。”鄂城区杜山镇,湖北富农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实验室里,省农科院技术员黎波已被派驻在此做了3年实验。去年,他研发的川香味、藤椒味、火锅味、糟卤味等口味手撕鱼块已量产。
“市场反响非常好!”湖北富农食品公司董事长刘继平说,该产品成了企业电商的重要产品,每月线上销售额达50多万元,一年销量200吨,已在省内超市、高速服务区、景区上架。
刘继平曾有20多年的水产养殖经验,有武昌鱼养殖面积300多亩。近年来,他在深加工环节加大投入,建设20余亩现代化大型食品生产加工基地,还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联合开展供应链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一步步打开市场,成为鄂州首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的诗词让武昌鱼不再是一条普通的鱼。“全市正打造一批武昌鱼文化村落与精品旅游线路,建设中高档淡水鱼供销一体化平台及武昌鱼产业核心园区。”鄂州市农业农村局介绍,鄂州武昌鱼荣获省优质区域公用品牌并纳入“品牌强国工程”,去年和今年先后在深圳、香港等地举办武昌鱼文化节,取得数百亿元招商成果。
“深加工不搞上去,附加值就上不去,进而影响农户种养积极性。”鄂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方勇利介绍,梁子湖区沼山镇特产胡柚经深加工,变成一罐罐胡柚汁,成了网红饮品。梁子湖区涂家垴镇建成种植规模6000余亩的“蓝莓小镇”,生产的蓝莓果汁、果酒及果干等,深受欢迎。
乘“机”而上,农产品飞向全国
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石,农产品出山是抓手。
走进花湖机场航站楼,投用半年多的“鄂州名优农特产品展售专区”里,“樊口武昌鱼”“梁子湖大闸蟹”“涂镇蓝莓”“沼山胡柚”等鄂州名优农特产品十分醒目。机场乘客可通过现场购买、提货卡或线上网购等方式采购,通过随机托运、航空货运物流等方式配送,实现货随人走或次日达。
预制菜因方便、快捷而受青睐。眼下,鄂城区泽林镇的空港鄂城农产品产业园项目正加紧施工。该项目是鄂州近两年引进的第2个农产品深加工、生产预制菜的产业园。
“货运枢纽机场赋予鄂州最有价值的商品就是‘速度’,正是我们发展预制菜的优势,加上已有的冷链物流配套,可谓天作之合。”鄂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卢辉介绍,该市将投资2亿元规划建设农产品航空货站,包括展示、洽谈、分拣、价格指数发布、交易结算、进出口代理等功能。
花湖机场是国内目前唯一的航空货运枢纽。预计到2025年,将开通国际货运航线10条左右、国内货运航线50条左右,货邮吞吐量达245万吨,形成辐射全国、畅达全球的空中运输网。
“鄂州将充分利用花湖机场的货运枢纽功能,大力推动农特产品乘‘机’而上,飞向全国百姓餐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鄂州市委副书记徐艳国说,以武昌鱼品牌为龙头,鄂州力争未来数年构建起千亿级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