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诚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立足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经过充分调查后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千万工程”持续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也在全国推广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改变了无数农村现状。“千万工程”的实践,不仅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自然生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而且凝练出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的哲学思辨、理论传承及价值意蕴,对完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
“千万工程”体现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千万工程”从部署实施到推广深化,展现了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体现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后期多项“三农”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
“千万工程”遵循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20年来,“千万工程”的每一次深化,都是基于调查研究取得的成果。经验表明,作出正确决策,调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千万工程”的推进过程,深刻启示我们,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持续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等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探索问题的根源,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通过不断解决矛盾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
“千万工程”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20年来,浙江推动“千万工程”持续向纵深推进,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学做法。一是遵循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观,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绿色发展。二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始终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环境,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平等享有生命健康和安全生活环境的权利,充分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三是遵循马克思主义改革观,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政策、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持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四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在统筹兼顾中着力推动城乡融合、三产融合。五是遵循党的基本工作路线,抓牢基层党建,不断提升凝聚力、向心力、生产力、战斗力。
“千万工程”蕴含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
“千万工程”在20年间的实践与迭代升级,其内涵和意义已不断深化和升华,“千万工程”蕴含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积淀的经验、蕴含的启示深刻影响我国乡村的建设发展、治理方式。
从乡村建设的视角看,浙江“千万工程”就是乡村建设工程。20年来,浙江各地加大了对乡村建设的投入,引入了多元市场主体,吸引了企业、社会组织、村集体和村民等多方参与并投资乡村建设。在这个过程中,采取的激励相容的多种运行机制,有效解决了乡村建设中供给不足、管理薄弱、发展形态单一和活力不足等重要问题。
从乡村治理的视角看,浙江“千万工程”就是乡村治理工程。20年来,浙江充分发挥多种治理制度的作用,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四位一体”的治理体系。这一体系不仅促进了乡村各类休闲产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城乡要素的互通和融合发展,还实现了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设施的保护以及绿色经济的发展和公共服务的提质。这些成就不仅为浙江乡村治理树立了榜样,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深化“共同缔造”要用好“千万工程”经验
“千万工程”不仅形成了省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经典案例,也提供了推进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的丰富经验。湖北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要进一步将“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学习案例教材,紧密结合“千万工程”的理念方法,提升基层协同治理效能。
湖北明确了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目标,把共同缔造作为加快先行区建设的一项重大行动,推动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就要下真功夫、务实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系统摆布城乡关系,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谋划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推动各类治理资源向基层下沉,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推动共同缔造走深走实,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