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Citywalk(城市漫游)火了!这个夏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用漫步来探索一座城市。
宜昌,山水相融,城景相依。近两年,宜昌践行公园城市理念,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给年轻人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漫游场景和路线,解锁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7月13日至14日,全省住建系统城市品质提升现场观摩培训在宜昌举行。来自全省各市县区的200多名住建人漫游街头,共同解码宜昌公园城市建设。
建设理念之变:
从造空间到建场景
什么是公园城市?简而言之是公园与城市的融合,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营造高品质公共空间。而高品质公共空间的营造,已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建造,升级为营造城市的体验、消费以及休闲场景。
观摩第一站,云集路。去年4月,宜昌启动云集路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在这里可以窥见百年老街升级到城市会客厅的场景之变。
改造过程中,宜昌坚持街道一体化设计,拆掉围墙、迁改箱杆、拓展空间,将沿街10多处边角空地打造成百年云集系列场景,比如露天酒吧、林下电影院等,实现“步步是风景、处处是记忆,200米可歇脚、300米可游园”。
增加街道场景的艺术气质,宜昌打造“城市家具”,用家装的理念装饰街景。比如道路两边灯箱、灯杆、配电柜、座椅、垃圾桶等公共设施,统一色系,植入宜昌山水元素和文化记忆,将百年老街打造成城市公共艺术品。
城市公园、湿地公园等新场景也让人目不暇接。
长达25公里的滨江公园,植入了50个新业态新场景。长江岸线的“新网红”——灯塔广场就是其中之一。灯塔广场原为磨盘港,是用于运输砂石料、煤的码头。拆除旧码头后,宜昌利用保留的传送架、仓库等建筑物营造了不少新场景。比如新建的灯塔,兼具雷达站功能和岸线美观功能,已是象征当地城市文化和精神的新地标。废弃的仓库改造成了艺术空间,在此处开展的长江大保护可持续实践艺术展,吸引了线上线下1500万人次观展。
卷桥河湿地曾是一片生态、水利功能尽失的近江湿地。现在,湿地公园建造了阳光草坪、风雨球场、足球训练场和无边泳池等运动休闲场景,满足市民共享空间需求,成为市民休闲打卡新去处。
运营思路之变:
把城市当作旅游产品来打造
钱从哪里来,是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宜昌的答案是,把城市建设当作旅游产品来打造,坚持市场化思维贯穿项目策划运营全过程,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收益。
以改造滨江公园为例。由于建设年代跨度长,滨江公园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建设风格混杂、设施老旧破损,工业遗迹割裂沿江绿道连续性,植物无序生长阻隔观江视线,缺少年轻化的业态和消费场景。
宜昌市城建局负责人介绍,在改造项目策划之初,当地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先期策划建设项目主题业态,并靶向开展招商引资,后期运营环节运用商业化逻辑,实施“公园+”“绿道+” 场景营造,使绿色生态空间不只是场景集聚地,还是价值增值地。
作为改造代表的滨江公园活力区,项目总面积约24公顷,涉及的滨江岸线总长度为2600米,总投资约2.5亿元。该区域以年轻受众为对象,招引建设青年人喜闻乐见的艺术餐吧,以及亲子沙地、极限运动专用泵道等新业态,通过打造多角度生活场景带动多元消费空间。
如今,滨江公园活力区已成为人气聚集区。据介绍,该区域儿童区平均每天入园量高达上千人,部分网红餐厅日均营业额近2万元。
管理方式之变:
以“智”促“治”更精细
出门游玩,找车位是不少车主的烦心事。
南湖停车场位于宜昌城区中心地带,毗邻市青少年宫、南湖公园、桃花岭小学、桃花岭幼儿园,周边停车需求量巨大,经常造成交通拥堵。去年9月以来,宜昌全力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工作,将南湖停车场纳入城市智慧停车场景,大大缓解“停车难”问题。
宜昌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一个停车场”是以“城市大脑”底座为基础的应用场景,对全市各类停车资源联网,优化数据管理,平衡供需矛盾,形成全市停车资源线上“一张网”,线下“停车场”发布“一幅图”。
在“宜昌城市停车”APP平台上,车主通过“一次注册”就能实现“全城通停”,可享受停车场查询、线路导航、停车费无感支付、先离场后付费等便捷服务功能,大幅节省找车位和离场时间。
据介绍,宜昌全市2602个停车场近40万个泊位已统一联网接入市级智慧停车平台,8个县市停车平台已与市级平台对接,全市停车“一张网”基本形成。截至目前,“宜昌城市停车”APP注册用户已达到4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