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7月16日,第48届武汉渡江节顺利举行。两江四岸观众云集,浩荡大军搏击风浪。成功登岸的喜悦、摘得奖牌的兴奋,再一次诠释着这座城市的英雄气、奋进魂。
湖北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武汉与长江更是相依相存的关系。历史上,毛泽东同志曾在武汉多次畅游长江,留下《水调歌头·游泳》的豪迈诗篇。1966年7月16日,73岁高龄的毛泽东同志最后一次在武汉畅游长江。武汉7·16渡江节,承历史之脉、传精神之魂,是对一代伟人的深刻纪念,也是对拼搏精神的发扬。
水是武汉的灵魂,亲水是武汉人的本能,这个专属于武汉的节日,历经数十年,关注度越来越高。自古以来,人们赞叹长江之美、之壮阔,也畏于长江之急、之凶险。横渡长江之所以令人赞叹,就在于这份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武汉渡江节既是专业“泳”士的赛场,也是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今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群众方队横渡时隔3年之后回到大众视野。 一颗颗满怀激情的心,释放着乘风破浪、迎难而上的奋进之志,展现出积极进取、勇于挑战的城市群像。那些劈波斩浪的手臂、奋勇争先的身影,无不演绎着根植于这片热土的影响力、生命力。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既写昨日,也映照当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一马平川,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任凭风吹浪打,我们一往无前的脚步不变,攻坚克难的信心不变,矢志奋斗的决心不变。冲破艰险的过程,犹如搏击长江的过程,既要有奋进的斗志、过硬的本领,还要有“观天色”“察水情”的科学方法、科学理念。与天斗、与地斗,不是硬拼、蛮干,要智取、巧夺,要遵循规律、顺应自然,唯有这样才能做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才能在一次又一次挑战面前,拿出“极目楚天”“闲庭信步”的豪情。
搏击长江、争渡抢滩,背后是一颗不服输的心,一股不信邪的劲。在湖北发展的大赛场上,人人都来争做“泳”士,激昂中流击水的斗志,淬炼搏击风浪的本领,在大江大湖中开创更加豪迈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