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3日

“全民皆兵”保护生态

——我省首个社会公益型保护地托管四年小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喻玲 魏家锋


“金雕、林麝、鬣羚、毛冠鹿……”7月7日,神农架太阳坪生态保护中心负责人李伟一边整理红外相机视频,一边登记拍到的野生动物种类。

太阳坪生态保护中心是我省唯一一个社会公益型保护地。2019年,神农架以每年1元钱的价格,将12.8万亩天然林托管给深圳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并建立太阳坪生态保护中心。

4年来,金雕回来了,鬣羚经常入镜,林麝在这里产崽;周边村民从“靠山吃山”变成“森林卫士”。

“1元钱很少,但产生的生态价值巨大。”神农架林区党委常委、林业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沈绍平说,通过引入社会力量,神农架探索出一条政府监督、民间管理、公众参与的生态保护新路径

生锈的猎套

神农架太阳坪生态保护中心原属徐家庄林场管辖,面积12.8万亩,周边有长坊、中岭、西坡等5个村庄。

7月7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宋洛乡长坊村生态博物馆,只见入口右边的墙上挂满了猎套。

猎套环环相扣,串成26个“铁链”从房顶垂到墙根,墙角还放着电网、铁丝网、捕鱼器等狩猎、捕鱼工具。

“看,猎套都生锈了。”李伟说,猎套大部分是村民主动上交的,少部分是他们巡山过程中捡回来的。

“早些年,村民都靠这些‘老物件’谋生。”长坊村党支部书记周林说,村子地处大山深处,村民们祖祖辈辈“靠山吃山”,上山打猎、下河捕鱼、进山采药在以往是常有的事。

“禁猎、禁捕是保护中心成立之初的头等大事。”李伟说,当时神农架刚刚禁猎、禁捕,但偶尔有人铤而走险。

白天,工作人员上山巡护,登记区内的动植物、清理猎套;晚上,他们逐一入户,拉家常、宣传生态保护政策,甚至帮忙村民干农活。

村民王金贵是当地有名的猎户。工作人员4次上门劝说,终于做通了王金贵的思想工作,他主动交出了3个猎套。在王金贵的带动下,村民陆续交出了家里的猎套。

保护中心发挥科技力量,在各大进山路口、长坊河沿线安装视频监控,对盗猎、盗捕行为产生威慑作用。“现在,盗猎、捕鱼现象在村里绝迹了。”徐家庄林场党委书记、场长李玉清说。

发黄的“黄榜”

在长坊村村委会的墙壁上,一张“生态保护红黄榜”引人注目。

“对生态保护有贡献的,我们红榜表扬;破坏生态的,我们黄榜通报。”周林说,村规民约对生态保护给予了严格规定。

2019年,村民付仁道因下河捕鱼上了“黄榜”。“开始有点抬不起头,后来痛下决心改正。”付仁道说。

太阳坪生态保护中心也对付仁道加强教育引导,每次开展宣传活动时都叫上他。慢慢地,付仁道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巡山、巡河。

2020年初,付仁道被村民推选为巡护员。只要天气好,他每隔三天就去巡一次山。当年底,付仁道被评为“优秀护林员”登上“红榜”。

记者看到,红榜每年都有更新,但黄榜还停留在2019年。“大家的保护意识增加了,村民之间又相互监督,现在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没有了。”周林说。

2019年,长坊村19名村民自发成立了“爱家园”巡护队;2020年,保护中心与长坊村联合,共建茶园河生态保护小区,36户六组村民全民参与巡护队。

“‘全民皆兵’保护生态。”李伟说,现在即使是半夜十二点,只要有外来人员经过进山卡口,巡护队员都会第一时间发现。

专业的护林员

清晨7点,太阳坪生态保护中心巡护员陈伟和岳建山蹚过小溪、穿越密林,寻觅野生动物的足迹。

“看,那边有只鹿。”在一个山沟里,陈伟发现一只毛冠鹿,便小心翼翼地蹲下身拍照,并在巡护APP上记录发现地点。

陈伟是土生土长的神农架人,保护中心成立当年,他受聘当上巡护员。

向村民宣传生态保护知识是巡护员的必修课。陈伟恶补各类有关森林、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手机上下载各类小视频,看到书籍中有用的内容,就摘抄到小本子上,或者打印出来,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山林里翻翻小本子上的内容。

向群众宣讲时,陈伟也讲究方式方法。“用方言,加入本地的例子,每天讲给父母听。”陈伟说,父母听懂了他就再出去讲给村民。

久而久之,陈伟从一个生态保护“小白”成长为“百事通”。“现在能认识500多种植物,200多种动物。”陈伟说。

因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陈伟每次巡山,就会用手机拍下珍稀植物和动物的视频,发在自己的抖音视频里,“这样可以唤起更多人关注生态,加入到自觉保护生态的行列中来。”

全民共管,参与生态保护的群众越来越多。李伟介绍,目前中心有8名巡护人员,但周边村庄的巡护员、护林员、巡护队共有近100人。

--> 2023-07-13 ——我省首个社会公益型保护地托管四年小记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33693.html 1 “全民皆兵”保护生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