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丙全 通讯员 王文初
7月5日,位于公安县崇湖国际湿地北部的崔家湖渔场,占地500亩的小龙虾种养一体化核心示范区项目工地一派繁忙。
公安县是百湖之县,也是水产大县。淡水鱼、小龙虾等养殖业为农民叩开了致富大门,也给湖泊生态带来挑战。每到六、七月份小龙虾卖完后,虾农们便会将田间的尾水排出,这些尾水又沿着沟渠流入湖泊。
小龙虾种养一体化示范项目分为两期建设,包括片区沟渠清淤、边坡修整、生态修复、水质净化等,为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作出示范,同时带动“大养虾”到“养大虾”转变,亩均有望增收500元至1000元。
崇湖作为公安县第一大湖,过去被大面积围湖养鱼,导致水域大幅缩减,水质迅速恶化。经过近20年抢救性保护,如今崇湖生态好转,新增水域面积121.71公顷,水质从劣五类提升到四类,水生植物从初期353种增加到430种,鸟类动物从初期的131种增加至158种,黑脸琵鹭、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在崇湖畔安家。
穿行在崇湖北岸,只见河渠内每隔一段距离便设置有一道过滤网,美人蕉、燕尾草等绿色水生植物随处可见,水下投放的田螺吸收氮、磷等富物质。
“崇湖既是湖泊,更是流域,必须坚持系统治理。”崇湖湿地保护中心负责人朱海堂说,近些年,崇湖水质持续好转,管好上游来水功不可没。但是,上游6条河渠注入崇湖,沿线的养殖尾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成为崇湖的主要污染源。
全长10公里的曾荷渠,在斗湖堤镇荷花淀村注入崇湖。在曾荷渠入湖口附近,一片400多亩的低湖田已完成征收,今后将改种水草、睡莲等净水植物,助力河渠生态修复。公安县生态环境局局长桑大中介绍,崇湖北岸将修建环湖大道,沿岸河渠来水都将集中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崇湖。
崇湖北岸的麻豪口镇,是公安县小龙虾养殖大镇,养殖面积约12万亩,年产量3万吨,产值超7亿元。“流域综合治理给村镇发展带来新机遇。”麻豪口镇镇长刘昌言说,临近崇湖的麻口、荆丰、鹅港、黄岭4个村,一块块虾稻田“小田并大田”,一条条小路改建成大路,一处处脏乱差变成风景线。
“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是底线,产业是关键。”桑大中说,依托崇湖国际湿地品牌,曾荷渠、界河渠等上游小流域治理将融入“生态+”模式,与各村镇资源特色优势有机结合,打造精致文旅产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治水先治岸,治岸先治流域。”公安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围绕“水净、村美、产兴、民富”目标,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积极探索小流域综合治理新模式,倒逼产业转型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打造平原区域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