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菁华 龙华 实习生 瞿歌
打疫苗的地方吧?还能看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被居民忽略。近年来,武汉市众多社区医院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诊断、分诊和转诊服务能力有着显著提升,越来越多居民选择社区医院,认可社区医院。“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逐渐形成,社区医患之间演绎了一场被动变主动的“双向奔赴”。
从被动到主动,成为居民离不开的“身边人”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范围的不断扩展,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患者和医生的关系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需要”。
“孟医生,今天有空来帮我老伴儿换一下导尿管吗?”7月6日清晨,一通电话催促着孟雨薇上门巡诊的脚步。
孟雨薇,28岁,硚口区韩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最年轻的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她一毕业便投身到基层医疗工作中,成为居民们熟悉和信任的“孟医生”和“小孟丫头”。
半个多月前,魏爹爹的老伴儿游婆婆因长期卧床导致尾椎骨长了褥疮,插上了导尿管。导尿管需要隔三周更换一次,魏爹爹第一个想到了孟雨薇。
清洗双手、准备注射器和生理盐水、冲洗膀胱、插上新导尿管……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不漏任何一个细节。
“婆婆这样平躺会压住伤口,需要尽快买一个褥疮垫,让伤口处悬空。”临走前孟雨薇还不放心地叮嘱,“如果一两个小时后尿袋里还没尿,一定要给我打电话,千万不要怕麻烦我们。您要是信我,我可以帮您买褥疮垫送过来。”
“信、信!谢谢你,小孟丫头!”左一句“多亏有你”,右一句“幸好有你”,是孟爹爹对孟雨薇的信任和依赖。遥想4年前,孟雨薇刚成为“家庭医生”时,场景却截然不同。
“太年轻了,实习生吧,能有什么经验?”
“小丫头,怎么能看好病?……”
孟雨薇记不清听过多少风凉话。但,居民们的质疑没有阻碍孟雨薇的脚步。
风雨无阻,雷动不改,孟雨薇每周四都坚持上门巡诊。一次次敲门,一次次被拒,再一次次鼓起勇气,不厌其烦地主动上门、打电话。
久而久之,街坊邻居们渐渐接受了“孟医生”。周四,是孟雨薇每周固定巡诊的日子,居民们在日历上给“周四”画上了圈。不等到周四,孟雨薇的电话就会响起,“周四几点来呀?”
“古田帝园小区住的多半是中老年人,且有相当数量的高龄老人,我们不上门,他们难得看一次病。”孟雨薇说,辖区内已有500余名高血压患者和近300名高血糖患者签约家庭医生服务。一纸契约,这头连着家庭医生,那头连着签约患者。凭借着责任心和爱心,家庭医生逐渐成为居民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身边人”。
专家入驻、便民门诊,多措并举赢患者信赖
居民们的认可并非一日之功,一人之力,而是从医疗实力到服务质量多方面提升的结果。
自2020年“岐黄学者工作室”落户以来,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因此提升了知名度,中医科的门诊量也不断攀升。
“王教授,您来硚口区这边坐诊了!”7月6日,周四是岐黄学者王平在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的日子,家住附近的马女士激动不已。
王平擅长治疗失眠、健忘、眩晕、中风后遗症、老年痴呆等病症。马女士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可王平教授的专家号却“一号难求”。
在社区医院不仅能找专家看病,而且免挂号费,居民们纷纷慕名而来,王平的坐诊时间也从最开始的半天延长至一整天。截至今年3月,王平已在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接诊2600余人次,患者不仅有武汉本地市民,还有来自湖北仙桃、孝感、荆州甚至云南的病人。
除了王平,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请来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院长彭锐、湖北省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专家龚梅芳、武汉市第四医院妇产科门诊主任医师符金花等专家前来坐诊,为附近居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在家门口就能找顶级的专家看病,简直太方便了。”马女士说出了众多居民的心声。
除了“专家入驻”,在社区医院看病就医报销比例最高达90%,便民门诊可免挂号费、诊疗费,这一政策也吸引了更多患者走进社区医院。
“张婆婆,您的处方单开好了,去药房直接拿药就行。”7月9日上午9时,洪山区关山街长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便民门诊里开出了这天的第8张处方单。
从开方到拿药,仅用3分钟。张婆婆告诉记者,“我和老伴儿都是需要长期服药的糖尿病患者,社区医院的医生都很了解我们的病症和用药需求,这里开药方便。”便民门诊最多可开3个月的慢病长处方,对于慢病患者来说无疑是“减流程”“少跑路”的便民举措。
为了减轻患者开药负担,武汉市已有682家定点医疗机构均开设便民门诊,免收挂号费、诊疗费和基层医疗机构一般诊疗费的个人支付部分。社区医院的药品储备基本满足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的用药需求。对于目前短缺的药品,中心则为患者开通“云配送”和预约登记服务通道。患者可以先预约登记所需药品的名称、数量、联系电话等,中心会积极向药企和药品供应商提出申请,24小时内送药上门,力求“一站式”满足购药需求。
医保新政实施以来,居民们就医问药的趋向性发生明显变化,社区医院也迎来发展的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