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0日

宜昌城发集团“桃岭味道”班组

让五湖四海游客“众口能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张伟 刘鑫阳

月是故乡明,家是桃花岭。

66年前,为接待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考察建设的中外专家,她应运而生。

66年来,她承担着宜昌“国宾馆”的职能,接待了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际政要。

她是宜昌城发集团所属宜昌桃花岭饭店股份有限公司。在该公司,有一个“桃岭味道”班组。

作为宜昌城发317个“星火班组”之一,该班组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合力、激发创新力、释放战斗力,让五湖四海宾朋“众口能调”,让“舌尖上的宜昌”走向世界。

美食承载地方文化

“这哪里是美食,分明是艺术品!”

5月底,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湖北专题对外宣介会的50余名外宾到访宜昌,品尝当地食物后赞不绝口。

这是近年来,宜昌桃花岭饭店接待人数最多的国外嘉宾。端出一道什么菜,款待远道而来的朋友?做出怎样的特色菜,才能给国际友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个任务,落到宜昌桃花岭饭店行政总厨、“桃岭味道”班组负责人许典恒肩上。

49岁的许典恒在饭店工作31年,是一位有着15年党龄的老党员。凭借对巴楚风味的独到见解,决定突出宜昌的主要元素和文化符号,为外国客人定制一道与众不同的佳肴盛宴。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斗!外宾数量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许典恒身先士卒,带领班组12名党员奋战一线,创意设计、分工协作、精心烹制。当用南瓜雕刻出的峡江山水、三峡大坝、龙舟等端上餐桌,栩栩如生的造型,赢得现场一片惊呼。

大江大河哺育的宜昌,山青水绿,物产丰饶。“美食是载体,要承载巴楚风情、峡江文化,展示宜昌特色。”这是许典恒领衔的“桃岭味道”班组,永远追求的目标。

为突出宜昌屈原故里、柑橘之乡的品牌,他们首创“橘颂”名菜,鱼骨与小米精心熬制,用去肉的橘子作器皿,竹筒印有屈原名篇《橘颂》。鱼香、米香、橘香交织,让人回味无穷。

简单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法。一次,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的全省餐饮大赛上,徐典恒带领班组,用宜昌常见的肉丸、鱼糕、莲米、冬瓜、香菇等食材,制作出“土家满坛香”,征服现场评委,获得大赛一等奖。

最好的传承是创新

萝卜饺子是宜昌的特色小吃,在大街小巷十分常见。

“家家户户都会做的食物,才是对厨师火候把握和技术水准的最大考验。”许典恒带领班组成员,对常见的萝卜饺子个头进行改进,保留原汁原味的新鲜口感,硬是将其端上大饭店的餐桌,登上大雅之堂。

一只萝卜饺子见证最好的传承是创新,而创新需要持之以恒地探索和永不放弃的韧劲。

党员张海斌是“桃岭味道”班组成员。为熬制一罐好鸡汤,他先学习后实践,前后经历半年多时间,失败50多次,终将一碗鲜美可口的鸡汤送到顾客面前。

宜昌桃花岭饭店股份有限公司二党支部书记姚永芳介绍,每个月,他们都会组织班组成员,深入长阳、兴山、秭归等地考察学习,发掘新鲜食材,提升烹饪技能。他们还不定期举行业务技能比赛,切磋技艺,相互提高。每月改造多少菜品、研发多少新菜纳入考核,不断激发班组成员创新力,不断提升战斗力。

如今,宜昌桃花岭饭店通过品牌和技术输出,走进猇亭、枝江、兴山、当阳等地,还走出宜昌来到武汉;与高校合作成立实训基地,“桃岭味道”班组的多位党员骨干脱颖而出,走上多地餐饮部门的管理岗位。

今年37岁的张冬俊拥有10年党龄,是三峡旅游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负责人。“传承桃花岭饭店的创新精神,为餐饮业培养后备人才,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人生价值。”张冬俊信心满满。

三尺灶台,也是战场。在党组织凝聚下,“桃岭味道”班组党员带领群众拼搏奋斗,在平凡岗位上续写精彩,展现宜昌国企的硬核担当。

--> 2023-07-10 宜昌城发集团“桃岭味道”班组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33294.html 1 让五湖四海游客“众口能调” /enpproperty-->